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中文名: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
英文名:DIPHENYL DIMETHICONE/VINYL DIPHENYL DIMETHICONE/SILSESQUIOXANE CROSS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二苯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倍半硅氧烷交联聚合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Diphenyl Dimethicone/Vinyl Diphenyl Dimethicone/Silsesquioxane Crosspolymer

化学类别: 有机硅聚合物复合物,兼具苯基改性硅油三维网状倍半硅氧烷结构

来源与制备

  • 工业来源: 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将苯基基团接枝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主链,再与乙烯基苯基硅氧烷单体及倍半硅氧烷前驱体交联聚合 (依据:有机硅化学合成专利US2018027365A1)
  • 物理形态: 通常为无色透明至微黄色高粘度液体柔性质地固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即时填充皱纹 三维网状结构在皮肤表面形成光学平滑层,通过折射率匹配(~1.46)减少光线散射 强(多项临床观察) 离体测试显示可降低皱纹深度视觉感知达42% (参考:J. Cosmet. Sci. 2018) 3-15%
长效柔焦效果 苯基基团增强与皮肤脂质的相容性,形成持久均匀膜 中等(体外+有限人体试验) 油性皮肤测试显示8小时控油率保持>70% (来源:厂商内部数据) 5-20%
促进活性物渗透 理论推测其可暂时性改变角质层排列密度 弱(仅体外模型) *注:需更多透皮研究验证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苯基改性硅油 Diphenyl Dimethicone 分子量:5k-50k Da
折射率:1.45-1.55
线性链状,含20-40%苯基取代
交联网络单元 Silsesquioxane Crosspolymer 交联密度:0.2-1.5 mol/kg
孔隙尺寸:5-50 nm
T8/Q8笼型结构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彩妆产品: 粉底液(8-15%)、妆前乳(5-10%)
  • 护肤产品: 抗皱霜(3-8%)、防晒剂(作为成膜助剂2-5%)

增效组合

  • 与球形粉体协同: 硅树脂包裹二氧化钛/云母时可提升分散均匀性达30% (依据:Colloids Surf. B 2019)
  • 油相稳定剂: 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D5)按1:3比例混合可降低体系粘度4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皮肤渗透性: 分子量>500 Da,基本无透皮吸收

适用注意事项

  • 敏感肌测试: 含苯基组分可能诱发0.3%人群接触性过敏 (数据:欧洲接触性皮炎学会2017)
  • 卸妆要求: 需含环甲基硅油或酯类溶剂才能完全清除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被主要定位为"高端妆效改良剂",常见于以下宣称:

  • "24小时无痕贴合" *注:实际持妆时间受配方体系影响显著
  • "智能光线调控"(有光学测量数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该硅树脂复合物在即时修饰功效方面表现突出,但作为惰性成分,其与活性物的交互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未来开发方向包括:

  • 优化交联度以平衡柔韧性/持久性
  • 探索在透皮给药系统中的潜在应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