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酮-3
二苯酮-3

中文名:二苯酮-3
英文名:BENZOPHENONE-3
别名:无
安全性:
8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二苯酮-3(Benzophenone-3)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Benzophenone-3 (BP-3)
- 化学名: 2-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
- CAS号: 131-57-7
- 分子式: C14H12O3
来源与生产
二苯酮-3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工业上用于紫外线吸收剂已有数十年历史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手册,第5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UVB/UVA-Ⅱ吸收 | 通过苯环共轭体系吸收280-350nm紫外线,激发态能量转化为热能 | ★★★★☆ (强) | 体外光谱分析证实对UVB(290-320nm)和UVA-Ⅱ(320-350nm)有显著吸收峰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2018) | 3-6%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吸收紫外线减少ROS生成,但无直接清除自由基能力 | ★★☆☆☆ (弱) |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间接减少UV诱导的氧化应激 (注:未发现直接抗氧化机制) | N/A |
"全光谱防护" | 无法有效覆盖UVA-I(350-400nm) | ★☆☆☆☆ (无) | 厂商宣称,实际需配合其他防晒剂使用 (来源:FDA防晒活性成分数据库)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二苯甲酮衍生物 | 2-羟基-4-甲氧基二苯酮 | 白色结晶粉末,熔点62-65℃,log P=3.79 |
紫外线吸收基团 | 苯甲酰基/苯酚结构 | 最大吸收波长288nm和325nm,摩尔消光系数15,900 L/mol·cm |
分子特性 | 平面共轭体系 | 分子量228.24 g/mol,存在酮-烯醇互变异构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乳液(3-6%)、喷雾(2-4%)、棒状产品(最高10%)
- 彩妆产品: 粉底(0.5-2%)、润唇膏(1-3%)
- 护发产品: 防晒护发素(0.1-1%)
协同成分
- UVA-I防晒剂: 阿伏苯宗(Avobenzone)、氧化锌
- 稳定剂: 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Diethylhexyl butamido triazone)
- 抗氧化剂: 维生素E(增强光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要点
- 皮肤渗透性: 经皮吸收率约1-9%(与配方相关) (依据:FDA 2019年渗透性研究)
- 内分泌干扰: 体外实验显示弱雌激素活性,人体相关性尚不明确 (注:CIR评估认为当前使用剂量风险可接受)
- 过敏风险: 接触性皮炎发生率约0.5-1.2%
法规状态
- FDA: 批准使用,最高浓度6%
- EU: 允许使用,但需标注"含有二苯酮-3"
- 中国: 准用防晒剂,限用量1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美国市场约35%化学防晒产品含BP-3,但近年因安全争议使用率下降 (来源:EWG 2022防晒报告)。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防晒成分": 实际为完全合成化合物
- "全波段保护": 需配合其他防晒剂
- "绝对安全": 存在潜在敏感风险
7. 总结与展望
二苯酮-3作为经典UVB/UVA-Ⅱ吸收剂具有可靠防护效果,但存在渗透性和内分泌干扰争议。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开发高分子量衍生物以降低皮肤渗透
- 与新型物理防晒剂复配提高安全性
- 更精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研究
总体评价: 在严格浓度控制下仍具使用价值,但敏感肌及孕妇需谨慎选择 (依据:CIR 2020最终安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