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氨基嘧啶氧化物

二氨基嘧啶氧化物

二氨基嘧啶氧化物
中文名:二氨基嘧啶氧化物
英文名:DIAMINOPYRIMIDINE OXID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二氨基嘧啶氧化物 (Diaminopyrimidine Oxid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Diaminopyrimidine Oxide
  • 化学名: 2,4-二氨基嘧啶-1-氧化物
  • CAS号: 74638-76-9

来源与历史

二氨基嘧啶氧化物最初由欧莱雅集团研发并专利化,作为其专有成分应用于护发产品中,后逐渐扩展至护肤品领域。(来源:专利US20080292567A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通过嘧啶环结构捕获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 体外研究证实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减少MDA生成达47%(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0.1%-1%
抗衰老 激活SIRT1通路,抑制MMP-1表达 初步临床证据 12周人体试验显示皱纹深度减少18%(注:样本量较小)(参考:Dermatologic Surgery, 2018) 0.5%-2%
生发促进 刺激毛乳头细胞增殖的理论推测 厂商宣称 仅基于体外毛囊器官培养实验(来源:厂商白皮书)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杂环胺氧化物 二氨基嘧啶氧化物本体 白色结晶粉末,pH稳定范围4-9,水溶性>5g/100mL
代谢产物 2,4-二氨基嘧啶 还原形式保留部分活性,但可能增加敏感性风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精华液 (pH 5-6体系)
  • 抗衰老面霜 (与脂质体包裹技术结合)

增效组合

  • 维生素E衍生物: 协同抗氧化,延长自由基捕获链反应
  • 烟酰胺: 共同激活SIRT通路,增强细胞能量代谢(依据:体外联合实验数据)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2%(参考:2019年CIR最终报告)
  • 潜在刺激: 在破损皮肤可能引起轻度刺痛

禁忌人群

  • 对嘧啶类化合物过敏者
  • 活动性皮炎患者(注:缺乏足够临床安全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科技抗老"成分出现在高端护肤品线,常与干细胞概念捆绑营销。消费者教育中普遍存在对其生发功效的过度期待(需临床证据验证)

7. 总结与展望

二氨基嘧啶氧化物作为创新型抗氧化成分,其抗衰老机制已获得初步科学验证,但需更多大规模临床研究支持长期效果。未来开发方向应聚焦:

  • 提高皮肤渗透率的载体技术
  • 代谢稳定性的分子改良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