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黑9号

分散黑9号

分散黑9号
中文名:分散黑9号
英文名:DISPERSE BLACK 9
别名: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分散黑9号 (Disperse Black 9)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分散黑9号 (Disperse Black 9),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CI 60500 / Disperse Black 9。化学分类:蒽醌类分散染料。

来源与提取工艺

完全合成化合物,通过多步有机合成反应制备:

  • 1,4-二氨基蒽醌为母体结构
  • 经硝化、还原及芳胺重氮化反应
  • 与N-乙基-N-羟乙基苯胺偶合生成最终产物

纯化工艺包括:溶剂结晶、过滤洗涤及真空干燥 (来源:Colour Index International, 第7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持久发色 染料分子通过高温扩散进入合成纤维角质层,与纤维形成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 强 (工业应用验证) 在聚酯纤维染色中耐洗色牢度4-5级 0.1-0.5% (染发剂)
色彩饱和度 蒽醌发色团在可见光区(λmax≈580nm)强吸收 强 (光谱学证实) 摩尔消光系数ε>20,000 L·mol⁻¹·cm⁻¹ ≥0.05%
头皮护理 无相关生物学机制 无证据 纯染色功能成分 -

注:"头皮护理"为常见市场宣称,缺乏作用机制与临床证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分子特性
主要染料分子 1-[(4-氨基苯基)偶氮]-4-羟基-2-萘甲酸与1,4-二氨基蒽醌复合物 分子量:~650 Da
Log P:3.8±0.5
平面刚性结构增强纤维亲和力
合成副产物 未反应中间体:
• 1,4-二氨基蒽醌
• 重氮盐衍生物
含量≤1.5% (ISO标准) 潜在致敏源需严格监控
分散剂 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占比10-40% 维持染料颗粒分散稳定性

关键结构特征

  • 发色体系:蒽醌-偶氮双发色团协同
  • 亲脂基团:乙基羟乙基氨基增强合成纤维亲和性
  • 分子尺寸:>500 Da限制皮肤渗透 (依据:皮肤渗透分子量阈值研究)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合成纤维染发剂:聚酯基假发/接发专用
  • 临时性彩妆:舞台油彩(需特定载体)
  • 禁用应用永久性染发剂(欧盟法规EC 1223/2009限制)

关键配方技术

高温高压染色体系(120-130°C)要求:

  • pH缓冲系统:柠檬酸/磷酸盐维持pH 4.5-5.5
  • 分散稳定剂:木质素磺酸钠防止染料聚集
  • 载体溶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强纤维溶胀

协同成分组合

  • 分散蓝3号:调节色相,增强黑度
  • 分散橙25号:补偿红光缺失
  • 苯甲醇:提升染料溶解性(限用量≤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状态未通过全面评估 (来源:CIR 2019年染料专项报告)
  • 欧盟SCCS意见:禁止用于氧化型染发剂 (参考:SCCS/1642/22)

风险因素

  • 皮肤致敏性:多项研究证实豚鼠最大化试验阳性率>30%
  • 遗传毒性争议体外Ames试验结果不一致
  • 使用限制:不可接触头皮,仅适用于完整皮肤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湿疹/皮炎患者、过敏体质者
  • 必需警示语:"含致敏染料,使用前48小时需做皮肤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专业线主导:舞台化妆、假发制造专用
  • 价格区间:工业级$20-50/kg,化妆品级$150-300/kg
  • 宣称重点:"合成纤维专用""高温色牢度"

消费者认知误区

  • 错误认知:"天然植物染料"(实际为全合成化学物质)
  • 安全误解:"临时性=绝对安全"(忽略致敏风险)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合成纤维染色效率最佳染料之一
  • 高温稳定性优于多数偶氮染料
  • 显色强度满足深黑色需求

局限性

  • 安全争议限制应用范围
  • 需高温处理不适用家用产品
  • 环境残留问题(污水处理难度大)

研究与发展方向

  • 微胶囊化技术:降低皮肤直接接触
  • 分子修饰通过引入磺酸基提升水溶性(初步研究阶段)
  • 替代品开发:聚合型黑色素类似物研究

展望:在严格管控下保留专业领域应用,逐步被新型高分子色素替代 (依据:2023年国际化妆品化学家学会趋势报告)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