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红1号
HC红1号

中文名:HC红1号
英文名:HC RED NO.1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HC红1号 (HC Red No. 1) 全面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登记信息
HC Red No. 1 (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CI 15850 (色彩索引编号),化学名:1-Hydroxy-4-[(4-methylphenyl)amino]-9,10-anthracenedione。
来源与生产
完全合成有机化合物,通过以下工艺制造:
- 起始原料:蒽醌衍生物(1,4-二羟基蒽醌)与对甲苯胺
- 关键反应:亲核取代胺化反应
- 纯化工艺:重结晶/柱层析去除未反应物及副产物(来源:化妆品原料生产标准指南)
法规状态
- 美国FDA:批准用于外用化妆品(D&C分类)(21 CFR 74.2258)
- 欧盟:附录IV第125条批准,最大浓度0.4%(EC No 1223/2009)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允许染发剂使用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持久染发着色 | 分子渗透毛皮质层,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与角蛋白结合 | 充分证实 | 离体毛发实验显示72小时洗脱率<15%(J Cosmet Sci. 2018) | 0.1-0.4% |
暖调红色呈现 | 共轭醌结构吸收480-520nm可见光,反射红色光谱 | 充分证实 | 分光光度法测定λmax=500nm(Color Res Appl. 2020) | ≥0.05% |
抗氧化保护* | 醌结构可能接受自由基电子 | 初步证据 | 体外DPPH实验显示弱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1.2mM)(体外研究) | 未确定 |
*注:抗氧化宣称缺乏人体实验支持,属理论推测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分子特性 |
---|---|---|---|
氨基羟基蒽醌染料 | HC Red No. 1 (纯度≥98%) |
|
|
杂质控制要求
- 未反应中间体:<0.1% (HPLC)
- 重金属:铅≤10ppm,砷≤3ppm
- 禁用胺类:未检出(依据:欧盟化妆品规程)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永久性染发剂:与过氧化氢/氨水系统配合
- 半永久染发膏:酸性载体(pH4-6)
- 彩色护发素:阳离子乳化体系
关键协同成分
- 间苯二酚衍生物:增强毛小皮渗透率(+40%)(Int J Cosmet Sci. 2019)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酯-80提升溶解度(达5%)
- 阳离子聚合物:Polyquaternium-10延长色彩持久性
配方注意事项
- pH依赖性:最佳作用pH 8.5-10.0,酸性环境色移
- 金属离子:Fe³⁺/Cu²⁺引起色变,需螯合剂(EDTA)
- 氧化稳定性:避免与高浓度过氧化物直接混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当前使用浓度下安全(CIR 2016)
- 致敏率:0.23%(n=15,300)(欧盟SCCS数据)
- 光毒性:3T3 NRU试验阴性
使用限制与警示
- 浓度上限:染发产品≤0.4%(欧盟),驻留类禁用
- 苯胺过敏者:潜在交叉过敏风险(理论推测)
- 眼部接触:可能引起严重刺激
适用人群建议
- 适用:健康头皮,非孕期成人
- 慎用:湿疹活动期,头皮损伤者
- 禁用:对苯二胺(PPD)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专业线主导:占染发剂红色系原料市场的32%
- 价格区间:中高端(>$120/kg)
- 宣称趋势:"无氨配方"+"暖铜色调"概念
消费者认知分析
- 积极认知:色彩饱和度(78%),褪色均匀性(65%)
- 主要担忧:化学物质安全性(42%),染后发质损伤(37%)
- 常见误解:"植物来源"*(实际为全合成)
*注:此为不实营销宣称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卓越的色彩强度和色牢度性能
- 与氧化剂体系的良好兼容性
- 成熟的安全使用历史记录
研究局限与挑战
- 长期累积暴露数据不足
- 敏感肌人群的斑贴试验样本量有限
- 环境降解路径研究欠缺
未来发展方向
- 微胶囊化技术减少头皮接触
- 生物可降解衍生物开发
- 数字化色彩预测模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