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丙醇曲酸磷酸酯
氨基丙醇曲酸磷酸酯

中文名:氨基丙醇曲酸磷酸酯
英文名:AMINOPROPYL KOJYL PHOSPH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氨基丙醇曲酸磷酸酯(Kojic Acid Dipalmitat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Kojic Acid Dipalmitate(氨基丙醇曲酸磷酸酯)
化学来源
- 由曲酸(Kojic Acid)与棕榈酸(Palmitic Acid)通过酯化反应合成
- 天然曲酸最初来源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等真菌的代谢产物 (依据:微生物发酵化学文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合成 | 高(体外+人体实验) | 曲酸衍生物中稳定性最佳,透皮吸收率提升40% (参考:2015年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 1-3% |
抗氧化 | 螯合金属离子,清除自由基(理论推测为主) | 中(体外实验) | 在脂质体模型中显示DPPH清除能力 (来源:2018年体外研究) | 待确认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美白机制:通过竞争性结合酪氨酸酶铜离子活性中心,阻断多巴转化为黑色素的氧化过程。临床研究显示2%浓度使用8周后,Melanin指数降低22.7% (依据:2017年双盲对照试验)。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酯类衍生物 | 曲酸二棕榈酸酯 | 分子量:622.86 g/mol,脂溶性增强 |
活性基团 | 吡喃酮环 | 维持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的关键结构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 最佳应用类型:精华(1-3%)、乳液(0.5-2%)、面膜(1-2%)
- 协同成分:
- 维生素C衍生物:增强还原黑色素效果
- 烟酰胺:阻断黑色素转运 (依据:2016年配方协同研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安全浓度≤2% (参考:2019年CIR最终报告)
- 刺激性显著低于原型曲酸(pH耐受范围4-7)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高阶曲酸替代品"营销,强调稳定性和温和性优势 *注:部分宣称如"72小时持续美白"缺乏临床数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经结构改良的曲酸衍生物,具有明确美白功效和改良稳定性,但抗氧化等附加功能需更多人体证据。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与其他美白剂的增效组合
- 长效缓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