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
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

中文名: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
英文名:AMINOPROPYL ASCORBYL PHOSPH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美白
成分详细分析
氨基丙醇抗坏血酸磷酸酯(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 (ATP)
CAS号: 183476-82-6
化学式: C72H128O12
来源与背景
该成分是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脂溶性衍生物,通过化学合成将抗坏血酸与异棕榈酸酯结合,以提高其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中和自由基(ROS),激活Nrf2抗氧化通路 | 强(体外+人体试验) | 显著降低UV诱导的脂质过氧化 (依据:Dermatologic Therapy, 2017) | 1-5%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断黑色素合成 | 中等(体外+部分人体) | 比原型VC更稳定,但效果略弱 (参考:Pigment Cell Research, 2004) | 2-5% |
刺激胶原合成 | 可能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 | 弱(仅体外研究) | 在成纤维细胞中显示促胶原I生成 (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 | 未明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维生素C衍生物 | 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 | 脂溶性,分子量1145.82,黄色油状液体 |
活性代谢产物 | 游离抗坏血酸 | 需经皮肤酶水解转化后释放 (依据: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08)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精华液(3-5%浓度)
- 防晒产品(抗氧化增效)
- 美白霜(与熊果苷、烟酰胺复配)
推荐协同成分
- 维生素E:增强抗氧化网络循环
- 阿魏酸:提升光稳定性达8倍 (依据: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5)
- 透明质酸:缓解潜在刺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5%) (参考:CIR 2016报告)
- 致敏性: 低于原型VC(pH中性)
- 孕妇适用: 无明确禁忌
适用人群限制
- 慎用: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
- 禁忌: 对酯类成分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定位高端抗氧化产品,常见于以下宣称:
- "稳定的维生素C替代品"
- "72小时持续释放"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 卓越的稳定性(比原型VC延长30倍半衰期),适合敏感肌的温和抗氧化选择。
局限: 转化效率个体差异大,需更高浓度达到等效效果。
研究方向: 急需更多人体试验验证其抗老功效 (当前仅5项相关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