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甲基丙醇
氨甲基丙醇

中文名:氨甲基丙醇
英文名:AMINOMETHYL PROPANOL
别名:无
安全性:
1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氨甲基丙醇 (Aminomethyl Propanol)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Aminomethyl Propanol
- 化学名称: 2-氨基-2-甲基-1-丙醇
- CAS号: 124-68-5
- 分子式: C4H11NO
来源与生产
氨甲基丙醇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主要通过丙烯腈与甲醛的缩合反应,随后加氢还原制得 (依据:工业有机合成手册,202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机制
- pH调节剂: 作为有机胺类化合物,其碱性特性可中和酸性成分,稳定配方pH值。
- 乳化辅助: 与脂肪酸反应生成皂基,改善乳液稳定性 (参考:化妆品化学原理,2018)。
宣称功效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pH调节 | 通过氨基团接受质子,缓冲体系pH | 强(多文献证实) | 在0.1-1%浓度可稳定pH至5.5-7.5 | 0.1-1% |
配方稳定 | 与界面活性剂协同降低表面张力 | 中等(体外实验证据) | 提升乳霜热稳定性30% (来源:J. Cosmet. Sci., 2015) | 0.5-2% |
"皮肤屏障修复" | 理论推测:可能影响角质层排列 | 极弱 | 仅厂商宣称,无直接证据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有机胺 | 氨甲基丙醇本体 | pKa=9.7,水溶性>100g/L (20℃) |
衍生物 | 氨甲基丙醇硬脂酸盐 | 熔点42-45℃,常用于膏霜 |
结构活性关系
其分子中的伯氨基和羟基赋予两亲性,但碳链较短(C4),故表面活性较弱 (依据:有机化学结构分析,2016)。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乳液/霜类: 占比约85%的应用案例
- 染发产品: 作为碱性调节剂(占比10%)
- 清洁类: 与阴离子表活复配(占比5%)
典型协同成分
- 脂肪酸(如硬脂酸):生成原位皂基乳化剂
- 多元醇(如甘油):降低体系黏度,提高分散性
- 聚合物(如卡波姆):需精确控制pH激活增稠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使用浓度2%)(参考:CIR 2019年评估)
- 急性毒性: LD50(大鼠口服)>2000mg/kg
- 刺激性: 浓度>1%可能引发轻微刺痛
适用人群限制
- 慎用: 受损屏障皮肤(可能加重刺激)
- 避免: 已知胺类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主要作为功能性辅助成分,极少作为主推活性物宣传。
消费者误解
- "有机胺=天然": 实际为合成原料
- "pH调节=功效护理": 混淆基础功能与活性功效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总结
氨甲基丙醇是经充分验证的pH调节剂和配方稳定辅助剂,但在功效宣称上需严格区分科学事实与营销包装。
未来方向
- 探索其盐类衍生物在缓释系统中的应用 (注:目前仅有专利设想)
- 开发更低刺激性的替代缓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