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中文名: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英文名: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Aminopropyl Triethoxysilane
- CAS号: 919-30-2
- 化学式: C9H23NO3Si
来源与背景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是一种有机硅化合物,最初作为工业材料(如粘合剂、表面处理剂)开发,后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质被引入化妆品领域。(参考: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
成膜性与屏障强化 | 通过硅氧烷键与角质层蛋白/脂质交联形成疏水薄膜 | 强(体外及离体实验) | 可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达30%(依据: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8) |
促进活性物渗透 | 可能暂时性松动角质层结构 | 中等(仅体外研究) | *注:需更多人体实验验证安全性* |
抗静电 | 厂商宣称的头发护理效果 | 弱 | 无公开研究支持该用途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有机硅烷 |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 分子量:221.37 g/mol,沸点:217°C |
水解产物 | 硅醇衍生物 | 可自聚合形成-Si-O-Si-网络(参考: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6)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水彩妆:与有机硅弹性体协同增强持久性
- 防晒产品:帮助稳定二氧化钛颗粒分散
协同成分
- 二甲基硅油:改善铺展性
- 聚丙烯酸酯:增强成膜强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尚未单独评估,但同类硅烷化合物被认为安全(0.1-1%浓度)(参考:CIR 2019年硅烷类综述)
- 潜在风险: 高浓度可能引起刺激(pH依赖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技术性成分出现在专业线产品中,较少直接宣传。部分小众品牌以"硅烷护盾技术"为营销点。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屏障修复领域有明确价值,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渗透促进作用的安全性平衡。未来可能向定向递送系统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