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亚油醇氢化松脂酸酯
二聚亚油醇氢化松脂酸酯

中文名:二聚亚油醇氢化松脂酸酯
英文名:DIMER DILINOLEYL HYDROGENATED ROSI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二聚亚油醇氢化松脂酸酯 (Dimer Dilinoleyl Hydrogenated Rosin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二聚亚油醇氢化松脂酸酯 (Dimer Dilinoleyl Hydrogenated Rosinate)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松脂酸部分源自松树树脂 (Rosin),通过氢化改性获得稳定结构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 合成路径:二聚亚油醇与氢化松脂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 (依据:化妆品原料化学合成手册)
物理性质
- 外观: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或半固体
- 溶解性:易溶于油脂、硅油,几乎不溶于水
- 稳定性:抗氧化性强,耐高温 (可达18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封闭 |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性薄膜,减少水分蒸发 | 强 (体外及临床验证) | 经表皮失水率 (TEWL) 降低18-22% (依据:Dermatology Research Journal, 2018) | 2-5% |
肤感调节 | 分子结构提供独特滑顺感,降低配方黏腻度 | 中 (实验室测试) | 通过流变学测试证实剪切变稀特性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 1-3% |
抗氧化 | 氢化松脂酸可能清除自由基,但缺乏直接证据 | 弱 (理论推测) | 注:仅为结构相似性推测,需进一步研究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二聚亚油醇部分 | C36二聚不饱和醇 | 长链碳结构提供柔韧性和延展性 |
氢化松脂酸部分 | 四氢枞酸异构体 | 刚性三环结构增强薄膜强度 |
酯键 | 羧酸酯 | 化学稳定性高,不易水解 |
分子特性
- 分子量:约600-700 Da
- 极性:低极性 (LogP≈12)
- 结构特点:兼具柔性脂肪链和刚性环状结构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彩妆产品:唇膏 (提升光泽持久性)、粉底 (改善铺展性)
- 护肤产品:封闭性保湿霜、防晒产品 (增强防水性)
- 护发产品:发蜡、护发素 (定型与光泽)
典型协同成分
- 硅油类: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增强铺展性)
- 蜡类:小烛树蜡 (调节硬度)
- 抗氧化剂:生育酚 (弥补潜在氧化弱点)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安全用于化妆品,最高用量10% (参考:CIR 2019年报告)
- 刺激性:无眼刺激报告 (兔眼测试)
- 致敏性:HRIPT测试显示极低致敏率 (<0.3%)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中性皮肤
- 慎用:油性/痤疮倾向皮肤 (可能致闭口)
- 禁忌:对松脂衍生物过敏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常见于宣称"长效保湿"、"丝绒质感"产品
- 平价替代:作为天然替代石油类成膜剂
消费者认知特点
- "天然来源"营销: 实际为半合成成分 (注:厂商常夸大天然属性)
- 普遍认为比硅油更"安全",缺乏科学依据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独特的结构组合提供优异成膜性
- 良好的配方兼容性
改进方向
- 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抗氧化宣称
- 开发低黏度变异体以适应轻薄配方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