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辛酸
丁基辛酸

中文名:丁基辛酸
英文名:BUTYLOCTANOIC ACID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丁基辛酸 (Butyl Octano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Butyl Octanoate
- CAS号: 589-75-9
- 化学式: C12H24O2
- IUPAC名称: Butyl octanoate
来源与制备
丁基辛酸是通过辛酸与正丁醇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合成获得的酯类化合物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原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 | 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脂质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充分证实) | 多项体外渗透性研究证实其可降低TEWL达15-20% (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1-5% |
溶剂/载体 | 溶解脂溶性活性成分,促进其渗透 | ★★★☆ (充分证实) | 与维生素E衍生物的协同渗透率提高40%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20) | 3-8%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稳定自由基中间体 | ★☆☆☆ (初步证据) | 体外研究显示对DPPH自由基有微弱清除作用 *注:需更多人体验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脂肪酸酯 | 丁基辛酸 |
|
结构特征
由C8脂肪酸链与C4醇基构成的直链酯,兼具:
- 亲脂端:辛酸部分提供与皮肤脂质的相容性
- 短链端:丁基部分赋予适度挥发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作为化学防晒剂的溶剂 (如阿伏苯宗)
- 彩妆:膏霜类产品的油脂组分
- 护肤乳液:中等极性润肤剂
典型协同成分
- 硅油类:改善铺展性
- 生育酚乙酸酯:渗透增强 (+25%) (依据: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9)
- 神经酰胺:屏障修复协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 (安全) (参考:CIR 2016年度报告)
- 致敏率: <0.3% (极低)
- 眼刺激: 轻微 (需避免直接接触)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至中性皮肤
- 慎用: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
- 孕妇: 无禁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作为功能性溶剂或辅助润肤剂出现
- 较少单独作为明星成分宣传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来源"宣称:(注:虽可生物降解,但工业化生产均为合成来源)
- "抗衰老核心功效"夸大:(注:仅具间接辅助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作为多功能酯类,在配方体系中提供稳定的溶剂性能和适度的润肤效果,安全性记录良好。
未来研究方向
- 与其他屏障修复成分的机制协同
- 开发更高纯度的光学异构体 (注:现有研究显示不同异构体渗透性差异可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