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烷

丁烷

丁烷
中文名:丁烷
英文名:BUTANE
别名:
安全性:
3
6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丁烷 (Butane)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Butane
  • CAS号: 106-97-8
  • 化学分类: 饱和脂肪烃(烷烃)

天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丁烷是石油精炼和天然气处理的副产品,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 原油分馏: 在炼油过程中从轻质馏分中分离
  • 天然气处理: 天然气中约1-2%的组成成分 (依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技术报告)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丁烷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推进剂使用,其直接皮肤功效有限: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产品输送 作为气雾剂推进剂物理性输送活性成分 充分证实 不参与皮肤生物作用,纯物理性功能 (参考:FDA气雾剂产品指南)
"清凉感" 快速挥发导致表皮温度短暂下降 现象观察 *注:此效果为物理现象,无持续生理影响*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化妆品应用特性
正构烷烃 正丁烷 (n-Butane) 沸点 -0.5°C,无色无味 高压液化特性适合气雾包装
异构烷烃 异丁烷 (Isobutane) 沸点 -11.7°C,更易挥发 常与正丁烷混合调节喷射特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气雾型产品: 防晒喷雾、止汗剂、发型产品
  • 比例范围: 通常占配方30-60% (w/w)

协同成分系统

  • 其他推进剂: 常与丙烷异丁烷混合使用以优化压力特性
  • 溶剂系统: 需与乙醇等溶剂配伍确保活性成分均匀分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 低皮肤毒性 (LD50 >2000mg/kg) (依据:CIR 2012评估报告)
  • 吸入风险: 高浓度吸入可能导致窒息 (需警示避免直接吸入)

使用限制

  • 禁用场景: 不可用于口腔/粘膜产品
  • 环境因素: VOC排放受部分地区法规限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作为功能性辅助成分而非活性成分进行市场宣传

消费者关注点

  • 安全性误解: 部分消费者误认为"化学成分=有害"
  • "天然替代品"营销: 某些品牌宣传CO₂推进剂作为替代方案 (注:实际环保效益需生命周期评估)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不可替代性: 目前气雾产品最经济的推进方案
  • 稳定性优势: 不与配方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未来挑战

  • 环保压力: 需应对VOC减排法规要求
  • 技术革新: 电动喷雾系统可能长期替代部分气雾产品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