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辛醇

丁基辛醇

丁基辛醇
中文名:丁基辛醇
英文名:BUTYLOCTANOL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丁基辛醇 (Butyloctanol)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Butyloctanol (丁基辛醇)

CAS号: 3913-02-8

化学式: C12H26O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 微量存在于某些植物精油中,但商业用途主要为合成来源 (依据:Essential Oil Chemistry Database, 2020)
  • 合成方法: 通过羰基合成法(Oxo process)或格氏反应制备,通常以辛烯与一氧化碳/氢气为原料 (参考:Industrial Organic Chemistry, 2017)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强(体外+临床) 在5%浓度下可降低TEWL达32%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1-10%
溶剂/载体 溶解非极性活性成分,促进渗透 中等(体外证实) 对维生素E衍生物的溶解效率比异十二烷高1.8倍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19) 3-15%
抗氧化增效 推测可能通过稳定自由基中间体 弱(仅体外研究) 与维生素C联用时可延长其稳定性约15% (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需人体验证)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脂肪醇 2-丁基-1-辛醇 (主成分) 分子量186.34 g/mol,log P≈5.2,沸点245°C
异构体 4-丁基-3-辛醇等 商业产品通常含≤5%异构体 (依据:供应商技术白皮书)

纯度标准

  • 化妆品级: ≥98%主成分,重金属≤5ppm
  • 杂质控制: 醛类残留≤0.1%,水分≤0.5%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护肤: 面霜(3-8%)、精华液(1-5%)
  • 彩妆: 粉底(2-6%)、口红(4-10%)
  • 防晒: 作为化学防晒剂溶剂(5-12%)

已验证协同组合

  • 与硅油: 可降低硅油黏腻感,提升铺展性 (依据: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1)
  • 与神经酰胺: 促进神经酰胺在角质层的定向排列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 >2000 mg/kg(大鼠口服)
  • 皮肤刺激性: 未稀释物可能引起轻度刺激(兔模型)(参考:CIR评估档案, 2016)

使用建议

  • 安全浓度: 化妆品中通常使用1-15%
  • 禁忌: 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 敏感肌测试: 建议先在肘窝处进行48小时斑贴试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 常作为"轻薄肤感"的关键成分宣传
  • 药妆: 与屏障修复类产品搭配使用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来源更安全": 实际商业产品均为合成品 (注:厂商常模糊化处理来源信息)
  • "具有抗衰老功效": 缺乏直接证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作为多功能润肤溶剂,在改善配方肤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未来研究方向: 需进一步明确其与皮肤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以及长期使用对屏障功能的影响 (注:现有研究多关注短期效果)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