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
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

中文名: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
英文名:ETHYL BUTYLACETYLAMINOPROPIO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 (Ethyl Butylacetylaminopropion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Ethyl Butylacetylaminopropionate
- 化学名: 3-(N-正丁基-N-乙酰氨基)-丙酸乙酯
- CAS号: 52304-36-6
- 分子式: C11H21NO3
来源与历史背景
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最早由德国默克公司开发,作为驱蚊剂广泛用于个人护理产品中 (来源:专利文献DE1965564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驱蚊作用 | 通过干扰昆虫的嗅觉受体,阻断对CO2和乳酸等人体挥发物的感知 | 强(多项临床研究) | 对蚊虫(如伊蚊、库蚊)的驱避效果持续4-8小时 (依据:WHO 2009年评估报告) | 10-20% |
皮肤舒缓 | 可能通过抑制TRPV1受体减轻瘙痒 *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 | 中等 | 在含5%浓度的配方中显示减少蚊虫叮咬后的红肿反应 (参考:J. Dermatolog Treat. 2015) | 3-5%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氨基酯类化合物 | 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 | 无色至淡黄色液体,熔点<-20℃,沸点>200℃,log P≈2.5 |
结构特征
- 亲脂性基团: 正丁基和乙酰氨基
- 酯键: 丙酸乙酯结构提供适当挥发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驱蚊喷雾/乳液(浓度10-20%)
- 止痒凝胶(浓度3-5%)
增效组合
- 与避蚊胺(DEET): 可延长驱蚊时间 (依据:Parasit Vectors. 2014)
- 与薄荷醇: 协同止痒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性评估
- 急性毒性: LD50(大鼠经口)>2000 mg/kg
- 皮肤刺激性: 未稀释时可能引起轻微刺激 (参考:CIR 2016)
使用限制
- 欧盟SCCS建议最大使用浓度20%
- 不建议用于2岁以下儿童 *注:此限制基于预防性原则,非明确风险证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定位为"DEET替代品",在欧美市场常见于儿童驱蚊产品。消费者对其认知存在两极分化:
- 支持方:看重其相对DEET更温和的特性
- 质疑方:对其驱蚊持久性存在疑虑 (来源:Consumer Reports 2020评测)
7. 总结与展望
丁基乙酰氨基丙酸乙酯是一种经临床验证的有效驱蚊成分,其安全性优于传统避蚊胺,但在极端环境下的防护效果仍需更多实地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开发缓释配方以延长作用时间
- 探索其在昆虫传染病预防中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