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钠
硫化钠

中文名:硫化钠
英文名:SODIUM SULFIDE
别名:无
安全性: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硫化钠 (Sodium Sulfide) 专业成分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标识
INCI名称: Sodium Sulfide
化学式: Na2S
CAS号: 1313-82-2
天然/合成来源
- 主要来源: 工业合成制备(碳酸钠与硫磺高温还原反应)
- 天然存在: 极微量存在于火山喷发物和热泉中,无商业提取价值
- 化妆品级规格: 需满足高纯度(≥98%)和低重金属残留要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化学脱毛 | 水解角蛋白二硫键(断裂胱氨酸交联),削弱毛发结构强度 | 强效证据(体外/临床) | 在pH 12-13环境下,5分钟内溶解毛干角蛋白(J. Soc. Cosmet. Chem, 1980) | 2-4% (膏体配方) |
皮肤焕新 | 推测通过强碱性溶解角质层 | 理论推测 | 注:无可靠临床研究支持,高刺激风险 | 不适用 |
作用机制详解
水解反应: Na2S + H2O → 2NaOH + H2S↑
毛发降解: R-S-S-R (胱氨酸) + 2NaOH → 2R-SH + Na2O
(机制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3;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5)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 参数 | 技术说明 |
---|---|---|
物理形态 | 淡黄色/红色片状或颗粒 | 暴露空气中氧化成硫代硫酸钠 |
水溶性 | 易溶 (186g/L, 20°C) | 溶液呈强碱性 (pH 12-13) |
活性物质 | S2- 离子 | 实际功效成分 |
稳定性缺陷 | 空气氧化敏感 | 需密封/惰性气体保护储存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脱毛膏/乳: 与氢氧化钙/钡复配 (维持高pH)
- 工业脱毛剂: 皮革加工预处理
- 面部护肤品禁用
关键协同成分
- 碱性稳定剂: 氢氧化钙 (提升体系pH至12.5+)
- 粘度调节剂: 卡波姆/纤维素胶体 (控制反应速率)
- 中和剂: 柠檬酸/乳酸 (使用后酸碱中和)
- 硫醇捕捉剂: 锌盐 (消除H2S气味)
(配方参考:Harry's Cosmeticology, 9th ed.)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 限用于冲洗型脱毛产品 (CIR Final Report, 2015)
- 皮肤腐蚀性: UN GHS Category 1B (浓度≥3%)
- 致敏风险: 硫化物接触性皮炎 (发生率1-3%)
禁忌人群
- 绝对禁忌: 破损皮肤/湿疹/玫瑰痤疮患者
- 相对禁忌: 敏感肌/薄角质层人群
- 使用限制: 接触时间≤10分钟 (欧盟SCCS指南)
安全阈值
冲洗型产品: ≤4% (欧盟法规EC No 1223/2009 Annex III)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分布
- 主流应用: 身体脱毛膏 (市占率约15%)
- 专业线: 美容院快速脱毛处理
- 衰退趋势: 逐渐被巯基乙酸钙替代 (刺激更低)
消费者误区
- "天然硫化物"概念误导 (实际为强碱合成物)
- 忽视中和步骤导致残留刺激
- 误用于面部造成屏障损伤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快速脱毛效率 (3-5分钟起效)
- 成本效益优于激光脱毛
核心缺陷
- 不可逆皮肤屏障破坏风险
- 副产物H2S的毒理学担忧
- pH>12的极端配方环境限制
未来方向
- 开发包埋缓释技术 (降低瞬时浓度)
- 与蛋白酶复配减少用量
- 逐步淘汰转向更安全的脱毛替代物
(产业趋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