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 TEA 盐

硫酸 TEA 盐

硫酸 TEA 盐
中文名:硫酸 TEA 盐
英文名:TEA-SULFATE
别名:三乙醇胺硫酸盐
安全性:
1
2
功效:表面活性剂、清洁剂

成分简介

硫酸 TEA 盐,通常指三乙醇胺硫酸盐,是一种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见的成分。它主要作为表面活性剂,帮助清洁产品(如洗面奶和洗发水)产生泡沫并去除污垢;同时作为乳化剂,在乳霜和乳液中促进油性与水性成分的混合,确保质地均匀。此外,它还具有pH调节功能,维持产品的酸碱平衡,减少对皮肤的刺激。这种成分温和且成...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硫酸TEA盐专业成分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本质

Triethanolamine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三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家族。

来源与制备

合成来源:通过十二烷基苯磺酸三乙醇胺(TEA)的中和反应制备:

C18H30O3S (Dodecylbenzenesulfonic acid) + N(CH2CH2OH)3 (TEA) → C24H45NO6S (Triethanolamine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工业级原料可能含杂质:未反应原料、硫酸钠、1,4-二噁烷残留(需严格管控) (参考:CIR安全评估报告)

历史应用

195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清洁产品,因成本效益和强清洁力成为主流表面活性剂之一 (来源:Surfactant Science Series Vol.73)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高效清洁 通过疏水尾吸附油脂,亲水头与水结合形成胶束,降低表面张力(30-40mN/m) ★★★★☆ (充分证实) 0.1%浓度即可显著降低水表面张力 (依据:J.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4) 0.5-15%
丰富泡沫 稳定液-气界面形成Lamella薄膜结构 ★★★★☆ (充分证实) CMC(临界胶束浓度)约0.005-0.01%时形成稳定泡沫 (依据:Langmuir 1999) >0.01%
"毛孔深层净化" 通过胶束增溶作用溶解皮脂 ★★☆☆☆ (有限证据) 注:无直接证据显示比其它表面活性剂更具深层清洁优势 (参考:J.Dermatol.Sci.2015) N/A
"控油抑痘" 仅通过清除表面油脂间接实现 ★☆☆☆☆ (理论推测) 注:无抗菌或调节皮脂腺功能证据,过度清洁可能破坏屏障 (来源:Contact Derm.2018)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分子特征
主活性物 三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盐 分子量:475.68 g/mol
HLB值:≈10-12
亲水头:磺酸基+TEA
疏水尾:C12烷基苯
关键杂质 1,4-二噁烷
未反应磺酸
国际限值:<10ppm
pH<4时存在
致癌物(IARC 2B)
强刺激性
胶束特性 临界胶束浓度(CMC) 0.005-0.01 wt% (25°C) 聚集数:≈50-7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洗去型清洁产品:洗面奶(8-15%)、沐浴露(10-20%)、洗发水(12-18%)
  • 家用清洁剂:餐具洗涤剂(15-30%)、硬表面清洁剂

关键协同成分

  • 降低刺激性: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1:1比例)、烷基糖苷
  • 增稠稳定:氯化钠(1-3%)、PEG-150二硬脂酸酯
  • 泡沫优化:椰油酰单乙醇胺(1-3%)

配方注意事项

pH值需控制在5.5-7.0,防止TEA解离导致刺激性和粘度变化 (依据:Int.J.Cosmet.Sci.201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冲洗类产品≤15%浓度为安全 (来源: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敏率:0.3-0.8%(低于SLES) (依据:Dermatitis 2017)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Draize评分7.2(中等刺激)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健康油性皮肤(短期接触产品)
  • 慎用
    • 敏感性皮肤(破坏角质层脂质)
    • 湿疹/玫瑰痤疮(加剧屏障损伤)
    • 眼部护理产品

长期使用风险

  • 角质层损伤:连续使用2周使TEWL增加40% (依据:Skin Res.Tech.2019)
  • 致粉刺性:兔耳试验评3/5(中等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分布

  • 经济型产品:开架洗发水(70%)、沐浴露(65%)
  • 专业线规避:高端护肤线使用率<5%

消费者认知误区

  • 错误认知:"泡沫越多清洁力越强"(泡沫量与清洁效率无直接相关性)
  • 过度担忧:"所有硫酸盐都致癌"(需区分成分与杂质)

监管动态

欧盟SCCS 2022年要求加强1,4-二噁烷监控,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5版拟增设残留限量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高性价比清洁剂:成本仅为氨基酸表活的1/5
  • 优异发泡性能:满足消费者感官需求
  • 配方兼容性广:耐硬水性强(pH>5时)

关键局限

  • 屏障损伤风险:过度脱脂导致经皮水分流失增加
  • 杂质控制挑战:1,4-二噁烷的痕量检测技术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

  • 复配技术优化:开发与糖苷类/氨基酸表活的最佳比例模型
  • 纯化工艺升级:分子蒸馏技术降低二噁烷至<1ppm
  • 敏感肌专用型:C10-C12链长缩短体降低刺激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