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二丙酸
硫代二丙酸
中文名:硫代二丙酸
英文名:THIODIPROPIONIC ACID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简介
硫代二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作护肤和化妆品中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产品中的油脂、维生素和其他活性成分氧化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并维持功效。在护肤中,它可以帮助中和自由基,减少环境因素(如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延缓衰老迹象,同时保持产品质地稳定。常见于乳液、面霜和防晒产品中,提供温和...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硫代二丙酸 (Thiodipropionic Acid)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分子特性
INCI名称: Thiodipropionic Acid (TDPA)
化学名: 3,3'-硫代二丙酸
分子式: C6H10O4S
CAS号: 111-17-1
天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 天然存在: 未见于天然生物系统,纯合成化合物
- 工业合成: 通过丙烯酸与硫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制得:
- 2 CH2=CHCOOH + H2S → S(CH2CH2COOH)2
- 需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以避免副产物生成 (依据:Journal of Sulfur Chemistry, 2005)
- 商业形态: 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135°C,水溶性约50g/L (20°C)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抗氧化 | 硫原子提供电子中和自由基;激活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通路 | ★★★☆ (体外/离体模型充分) | 0.1%浓度下清除DPPH自由基效率达78% (参考:Cosmetics, 2018) | 0.05-0.5% |
| 抗老化 | 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激活;减少UVA诱导的胶原降解 | ★★☆ (体外研究支持) | 在成纤维细胞模型中降低MMP-1表达达40% (依据:J Invest Dermatol, 2002) | 0.1-0.3% |
| 美白亮肤* | 理论推测:干扰酪氨酸酶糖基化 | ★ (无直接证据) | *注:仅为厂商宣称,缺乏酪氨酸酶抑制实验数据支持 | N/A |
| 配方稳定剂 | 螯合金属离子;防止油脂氧化酸败 | ★★★ (工业应用证实) | 0.2%添加使植物油过氧化值降低67% (依据:JAOCS, 2010) | 0.05-0.2%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角色 |
|---|---|---|---|
| 硫代羧酸 | 硫代二丙酸 (TDPA) | pKa1=3.8, pKa2=4.9;λmax=260nm | 初级抗氧化剂/金属螯合剂 |
| 酯类衍生物 | 二月桂醇硫代二丙酸酯 (DLTDP) | Log P≈8.2;熔点40-44°C | 脂溶性抗氧化剂 |
| 代谢产物 | 3-巯基丙酸 | 细胞渗透性强;硫醇活性高 | *理论推测的体内活性形式 |
关键化学性质
- 氧化还原特性: 标准还原电位-0.23V (vs. SHE),可再生维生素E
- 光敏感性: UVB照射下发生S-S键断裂生成自由基* (注:需配方中搭配光稳定剂)
- pH依赖性: 在pH>5时解离度>90%,影响皮肤渗透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与浓度
- 驻留型产品: 乳霜/精华 (0.05-0.3%)
- 洗去型产品: 洁面/洗发水 (0.01-0.1%)
- 特殊剂型: 无水配方中使用酯化形式(DLTDP)
增效组合
- 经典抗氧化矩阵:
- 维生素E + 硫代二丙酸: 再生α-生育酚自由基
- 抗坏血酸 + TDPA: 协同清除氧自由基 (依据:Free Radical Research, 2000)
- 光保护系统:
- 搭配乙基己基甲氧基肉桂酸酯:降低光分解率42%
- 与二氧化钛复配提升SPF值
- 螯合增效剂: EDTA/植酸 - 增强金属离子隔离能力
配方注意事项
- 避免与高浓度过渡金属(Cu²⁺/Fe³⁺)共存
- pH适用范围: 3.5-6.0 (超出范围易析出结晶)
- 酯化形式(DLTDP)需加热至>60°C溶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浓度≤0.5%) (CIR Final Report, 2019)
- 致敏性: 豚鼠试验阴性 (Buehler Test)
- 光毒性: 3T3 NRU试验阴性 (EC50>1000μg/mL)
使用限制
- 敏感肌慎用: 1%浓度离体皮肤模型显示轻微刺激 (EpiDerm™ ET-50)
- 孕妇慎用: 缺乏发育毒性数据
- 眼周产品: 推荐浓度≤0.05%
稳定性挑战
- 氧化产物: 可能生成二硫化物及亚砜化合物
- 温度敏感性: >50°C加速降解 (t1/2≈45天/40°C)
- 包装要求: 避光密封容器,顶空充氮最佳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经济型抗氧化剂: 成本仅为艾地苯的1/20
- 工业应用: 塑料/食品抗氧化剂转用化妆品
- 宣称重点: "稳定配方" > "直接功效"
消费者洞察
- 认知度低: 仅12%消费者识别其抗氧化功能 (2023市场调研)
- 成分名称误解: 30%误认为含"硫磺"成分
- 绿色宣称争议: 合成来源影响天然系产品应用
市场趋势
- 替代需求增长: 作为BHT/BHA的替代品 (+15%/年)
- 技术升级方向: 微囊化缓释技术提升稳定性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高效辅助抗氧化剂: 显著提升VE/VC体系稳定性
- 经济型稳定方案: 解决油脂氧化问题的低成本方案
- 配方兼容性广: 适用于水性/油性基质
技术局限
- 透皮吸收数据缺失: 缺乏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 功效宣称证据薄弱: 抗老/美白缺乏临床验证
- 高温稳定性不足: 限制热灌装工艺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
- 分子修饰: 开发聚乙二醇化衍生物提升水溶性
- 递送系统: 脂质体包裹降低刺激风险
- 临床验证: 开展人体试验支持功效宣称
- 绿色合成: 开发生物催化制备工艺
结论: 硫代二丙酸作为经典抗氧化成分,在配方稳定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直接皮肤功效需更充分的人体证据支持。其未来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与临床验证的双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