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甘油
硫甘油
中文名:硫甘油
英文名:THIOGLYCERIN
别名:硫磺甘油
安全性:
1
功效:头发调理剂
成分简介
硫甘油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还原剂、抗氧化剂和保湿剂。在护肤品中,它帮助稳定配方,防止成分氧化变质,延长产品保质期;同时,其结构与甘油相似,能提供保湿效果,改善皮肤干燥。在化妆品如烫发和染发产品中,硫甘油作为关键还原剂,通过破坏头发中的二硫键,使头发易于重塑,实现卷曲或直发效...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硫甘油 (Thioglycerol)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Thioglycerol
- 系统命名: 3-巯基-1,2-丙二醇 (3-Mercapto-1,2-propanediol)
- CAS号: 96-27-5
- 分子式: C3H8O2S
- 分子量: 108.16 g/mol
来源与制备
硫甘油主要通过以下化学途径合成:
- 环氧氯丙烷路线: 环氧氯丙烷与硫氢化钠反应生成3-氯-2-羟基丙硫醇,再经水解获得
- 甘油衍生物法: 通过甘油的三氯衍生物与硫代乙酸反应,再水解制得
- 工业级纯度: 化妆品用硫甘油通常为≥95%纯度液体,含微量水分和二硫化物杂质
(来源: Journal of Sulfur Chemistry, 2015;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注册档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二硫键还原 (卷发/直发核心功能) |
巯基(-SH)攻击角蛋白胱氨酸二硫键(S-S),形成半胱氨酸(-S-SH)中间体,导致角蛋白结构重组 | ★★★★☆ (充分证实) |
体外实验显示0.5-2.5M浓度可断裂>85%二硫键,作用强于巯基乙酸 | 0.5-2.5M (6-30%) |
| 抗氧化保护 | 理论推测:巯基作为电子供体清除自由基;可能通过激活Nrf2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 | ★☆☆☆☆ (理论推测) |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潜在抗氧化活性,缺乏人体证据 | 未知 |
| 皮肤屏障修复 | 厂商宣称:通过调节角质层脂质排列增强屏障 | ☆☆☆☆☆ (缺乏证据) |
无可靠文献支持该功效,高浓度反而可能损伤屏障 | 不适用 |
| 促渗透作用 | 初步研究:可能暂时改变角质层脂质流动性,增强亲水性物质透皮吸收 | ★★☆☆☆ (初步证据)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0.1-1%浓度可提升水溶性成分渗透2-3倍 | 0.1-1% |
(证据评级依据:国际化妆品成分评论(CIR)评估报告;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皮肤药理学与应用生理学杂志)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学属性类别 | 特征描述 | 物化性质 | 反应特性 |
|---|---|---|---|
| 基本结构 | 含巯基(-SH)的甘油衍生物 | 粘稠无色液体,特征性硫化物气味 | pKa≈9.5(巯基),弱酸性 |
| 活性官能团 | • 伯巯基(-SH) • 伯醇(-CH2OH) • 仲醇(-CHOH) |
沸点:118°C(5mmHg) 密度:1.249 g/cm³(25°C) |
• 强亲核性 • 易氧化为二硫化物 • 可与金属离子螯合 |
| 稳定性特征 | 对光、氧敏感,pH依赖性降解 | 水溶性:完全混溶 log P:-1.38 |
碱性条件加速氧化,酸性环境较稳定 |
关键化学行为
- 还原动力学: 二硫键断裂速率常数k=0.15 L/mol·s (pH9, 25°C),低于巯基乙酸但高于半胱氨酸
- pH依赖性: 最佳作用pH 8.5-9.5,此时巯基离子化(-S⁻)比例>50%
- 副反应: 可发生β-消除生成有毒的硫代乙醛,需严格控制加工温度<50°C
(数据来源: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化妆品化学原理教科书)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烫发产品: 冷烫液核心还原剂(5-10%),配合氧化剂(溴酸钠/过氧化氢)定型
- 脱毛膏: 辅助还原剂(1-3%),增强巯基钙的毛发蛋白溶解作用
- 特殊用途: 研究性透皮增强剂(<1%),生物样品处理剂
增效协同组合
- 碱性调节剂:
- 氨水/单乙醇胺:维持pH9-9.5优化还原效率
- 协同机制: 碱促进巯基去质子化,提升亲核攻击能力
- 抗氧化稳定系统:
- 亚硫酸钠/异抗坏血酸:优先氧化保护巯基
- 协同机制: 减少活性成分降解,延长货架期
- 毛发保护剂:
- 水解小麦蛋白/泛醇:补偿角蛋白损失
- 协同机制: 形成保护膜,减少处理过程损伤
配方技术要点
- pH控制: 必须维持在8.5-9.5,超出范围导致效率骤降或皮肤刺激
- 金属螯合: 需添加EDTA二钠(0.1-0.3%)防止重金属催化氧化
- 温度敏感性: 生产过程需控温<40°C,防止硫代乙醛副产物生成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 允许用于免洗产品(≤0.5%)和冲洗产品(≤11.3%),但需控制pH<10
- 致敏风险: 豚鼠最大化试验(GPMT)显示轻度致敏性,发生率<3%
- 眼刺激性: 兔眼试验显示10%溶液可引起中度刺激,需严格避免接触眼部
(依据: CIR Final Report, 2019; 欧盟SCCS意见书)
使用限制与警示
- 禁用人群:
- 头皮损伤或炎症状态
- 孕妇(理论胎儿毒性风险)
- 哮喘患者(挥发性硫化物可能诱发症状)
- 操作防护: 配方师需戴耐化手套/护目镜,通风橱操作
- 不良反应: 高浓度(>5%)可能引起:
- 头皮刺痛(发生率8-15%)
- 毛发脆弱化(过度还原导致)
- 接触性荨麻疹(罕见)
稳定性挑战
- 主要降解途径: 氧化生成3,3'-二硫代二丙二醇(无活性)
- 储存损失率: 25°C下6个月活性损失15-30%(未加抗氧化剂)
- 包材要求: 不透明防紫外线瓶,含阻氧内衬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分布特征
- 主流应用: 专业沙龙烫发产品(占比>85%),家用烫发套件(10%)
- 新兴概念: 少数"无损烫发"产品宣称添加微量硫甘油(0.1-0.5%)护发,缺乏证据支持
- 区域差异: 日本/韩国市场接受度较高,欧美市场逐步被半胱氨酸衍生物替代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解1: "含硫=天然安全" → 实际为合成化合物
- 误解2: "低气味=低损伤" → 气味改良不能降低化学损伤风险
- 误解3: "烫护一体" → 还原过程必然伴随角蛋白损失
监管动态
- 欧盟限制: 冲洗类产品最高浓度11.3%,需标注"含巯基化合物"
- 中国标准: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限值8%,pH7.5-9.5
- 未来趋势: 可能要求标注"处理时间不超过XX分钟"等操作警示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与局限
- 技术优势:
- 高效的二硫键还原能力
- 水溶性优于传统巯基乙酸盐
- 成本效益高于半胱氨酸衍生物
- 主要局限:
- 特征性硫化物气味
- pH操作窗口狭窄
- 皮肤刺激潜力
- 稳定性挑战
研究前沿与发展方向
- 分子修饰: 开发硫甘油酯化物(如硫甘油月桂酸酯)以降低挥发性和刺激性
- 递送系统: 脂质体/环糊精包封技术减少游离巯基接触
- 绿色工艺: 酶催化合成路径研究(当前收率<40%)
- 毒性再评估: 亚硝胺杂质生成潜力研究(需关注硝化剂存在下的风险)
专家建议
- 配方优化优先: 重点改善专业烫发产品的精准控制(时间/pH/浓度),减少过度处理
- 护肤应用谨慎: 不支持在驻留型护肤品中使用,潜在风险大于理论收益
- 消费者教育: 需明确传达"化学烫发必然伴随损伤"的科学事实,避免过度营销
(行业展望: 国际化妆品化学家学会联盟(IFSCC)技术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