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香提取物
白丁香(SYRINGA OBLATA)提取物

中文名:白丁香提取物
英文名:SYRINGA OBLATA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白丁香(SYRINGA OBLATA)提取物: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来源
INCI名称: SYRINGA OBLATA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白丁香(Syringa oblata)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中国、朝鲜半岛)(依据:Flora of China, 2010)。
提取工艺与形态
- 常用提取部位: 花蕾、花瓣(含最高活性成分)
- 典型提取方法: 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超临界CO₂提取
- 成品形态: 棕黄色至褐色液体或粉末,特征性芳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清除ROS(如·OH、O₂⁻),上调Nrf2/ARE通路 | 体外研究强证据 | DPPH清除率≥85%(1%浓度)(参考:J. Ethnopharmacol, 2015) | 0.5-2% |
抗炎 | 抑制COX-2、TNF-α分泌,阻断NF-κB激活 | 体外及动物模型证据 | LPS诱导炎症模型中IL-6降低42%(参考:Fitoterapia, 2018) | 1-3% |
美白亮肤 | 潜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需进一步验证) | 初步体外研究 | 蘑菇酪氨酸酶抑制率28%(5%浓度)(来源:厂商数据,未发表)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苯乙醇苷类 | Syringalide A、Acteoside | 极性大,热不稳定 | 主要抗氧化/抗炎载体 |
萜类 | Oleanolic acid、Syringin | 中等极性,脂溶性 | 屏障修复、抗菌 |
挥发油 | Linalool、Eugenol | 易挥发,芳香成分 | 可能致敏(需评估)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 精华、化妆水(需注意防腐)
- 乳液/霜体: 需搭配增溶剂(如PEG-40氢化蓖麻油)
- 特殊注意: pH敏感(建议5.0-7.0)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协同: 维生素E、阿魏酸
- 抗炎协同: 红没药醇、积雪草苷
- 避免配伍: 强氧化剂(如高浓度过氧化苯甲酰)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目前无独立评估,但同属植物(S. vulgaris)提取物列为安全(参考:CIR, 2011)
- 潜在风险: 苯乙醇苷可能致接触性皮炎(<1%案例)
- 孕妇慎用: 缺乏足够安全性数据
适用肤质
- 推荐: 敏感肌(抗炎作用)、衰老肌(抗氧化)
- 谨慎使用: 香精过敏体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主要出现在"天然植物系"、"东方草药"概念的抗衰老/舒缓产品中。
消费者认知: 因丁香传统药用形象,易关联"抗菌"功效,但实际化妆品应用侧重不同。
*注:部分厂商夸大宣称"祛痘"功效,缺乏可靠临床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苯乙醇苷类成分的抗氧化/抗炎作用具有开发潜力,尤其针对敏感肌护理。
改进方向: 需开展更多人体功效测试,并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活性物稳定性。
未来趋势: 可能作为传统中药活性成分的代表,与现代皮肤科学结合开发创新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