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池花 δ-内酯
白池花 δ-内酯

中文名:白池花 δ-内酯
英文名:MEADOWFOAM DELTA-LACTON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白池花 δ-内酯 (Limnanthes δ-Lacton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生物来源
INCI名称: Limnanthes Alba Seed Oil (白池花籽油衍生物)
生物来源: 提取自白池花(Limnanthes alba)种子,经酯化反应获得的δ-内酯结构化合物 (依据: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物理化学性质
- 分子式: C18H34O2 (典型长链脂肪酸内酯)
- 外观: 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
- 溶解性: 脂溶性优异,可溶于植物油、硅油及酯类溶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屏障修复 | 通过δ-内酯结构与角质层脂质相似性,促进板层小体分泌,增强神经酰胺排列有序性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 离体实验显示0.5%浓度可提升屏障完整性37%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8) | 0.2%-1% |
抗氧化 | 内酯环结构可淬灭单线态氧,抑制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 | ★★☆ (体外研究明确,人体证据有限) | ORAC值达820 μmol TE/g,优于生育酚 (Food Chemistry, 2016) | 0.5%-2% |
抗炎舒缓 | 可能通过调节COX-2通路减少PGE2生成 | ★☆ (初步细胞实验) | 注:仅在巨噬细胞模型中观察到IL-6降低25% (未发表厂商数据)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δ-内酯衍生物 | 5-hydroxy-delta-lactone (C18:1) | 分子量298.5,logP≈7.2 |
伴随物 | 长链脂肪酸酯(C20-22) | 增强皮肤渗透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屏障修复霜: 与神经酰胺3、胆固醇以3:1:1比例复配
- 抗氧化精华: 与VE、阿魏酸组成稳定三元体系
增效组合
- + 植物鞘氨醇: 促进内酯转化为脂肪酸,增强修复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 + 透明质酸交联聚合物: 形成保护性网络,延长作用时间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2019年评估报告)
- 致敏率: <0.02% (200人斑贴试验)
使用限制
- 避免与强碱性体系(pH>9)配伍:内酯结构可能水解失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高端抗衰线: 多出现在单价>$80的产品中,常与"植物干细胞"概念捆绑 (注:实际无干细胞相关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现存挑战: 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抗炎宣称,生物利用度数据不足。
发展方向: 纳米乳化技术可能提升其经皮吸收率 (当前研究:Drug Delivery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