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
白垩
中文名:白垩
英文名:CHALK
别名:碳酸钙、粉笔
安全性:
1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简介
白垩,即碳酸钙,是一种天然矿物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使用。它主要作为吸收剂,帮助吸收皮肤多余的油脂和水分,使产品质地更清爽,适用于油性皮肤或控油产品。同时,白垩用作填充剂,增加产品体积并降低成本;作为增稠剂,它能调节乳液或粉底的稠度,改善涂抹性。在粉底、散粉和面膜中,白垩还能提供哑光效果,减少皮...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白垩(Chalk)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I 77220 (作为颜料时) 或 Calcium Carbonate (碳酸钙)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沉积岩中提取的碳酸钙矿物 (地质沉积过程形成)
- 精制方法:粉碎→漂白→分级筛选→表面处理 (化妆品级要求粒径控制)
- 替代来源:贝壳煅烧、化学沉淀法合成碳酸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 吸附油脂 | 多孔结构物理吸附皮脂 | ★★★☆☆ (体外实验证实) | 粒径5-20μm时吸附效率最高 (J Cosmet Sci, 2012) |
| 温和磨料 | Mohs硬度3,用于物理去角质 | ★★★★☆ (临床观察证实) | 需配合适当载体避免过度摩擦 |
| pH缓冲 | 碱性中和酸性成分 | ★☆☆☆☆ (理论推测) | 实际配方中作用有限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碳酸钙 | CaCO3 | 纯度≥98%,密度2.7g/cm³ |
| 微量矿物 | MgCO3, SiO2 | 含量<1%,影响白度 |
| 表面处理剂 | 硬脂酸/硅烷 | 改善分散性 (改性产品)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洁面产品:磨砂膏(5-15%浓度)
- 控油产品:粉状面膜(20-30%)
- 彩妆:粉底填充剂(3-8%)
增效组合
- 高岭土:协同吸附油脂
- 硅油:降低摩擦系数
- 水杨酸: 理论上有化学-物理去角质协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1A类)(浓度≤25%)
- 敏感肌注意:物理摩擦可能引发刺激
- 吸入风险:粉末产品需警示
适用肤质
- 最佳适用:油性/混合性皮肤
- 慎用:玫瑰痤疮、急性痘痘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天然矿物"概念被广泛营销 (实际处理工艺影响纯度)
- 常见宣称误区: "深层排毒" (无科学依据)
- 消费者偏好: 65%认为比合成磨料更安全 (2023市场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经济安全的物理吸附/磨料剂
- 研发方向: 纳米化表面改性 (提高功效同时降低刺激)
- 潜在应用: 缓释载体(需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