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蜂蜡
白蜂蜡
中文名:白蜂蜡
英文名:CERA ALBA
别名:漂白蜂蜡、精制蜂蜡
安全性:
1
功效:黏度控制, 柔润剂, 乳化剂
成分简介
白蜂蜡是从蜂蜡中精炼和漂白得到的天然成分,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帮助混合油和水相,形成均匀的乳霜、乳液或膏体,同时提供保湿效果,形成保护屏障锁住水分,减少皮肤干燥和刺激,使肌肤柔软光滑。在化妆品中,如口红、睫毛膏和粉底,白蜂蜡用作定型剂,赋予产品适当的...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白蜂蜡 (White Beeswax)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era Alba (白蜂蜡的INCI标准命名)
来源与制备
- 生物来源:由工蜂(Apis mellifera)腹部分泌的蜡质经纯化漂白制成 (参考:ISO 12800:2017标准)
- 加工工艺:
- 自然漂白法:日光曝晒氧化
- 化学漂白法:过氧化氢/活性炭处理
- 物理特性:熔点62-65℃,酸值17-24,皂化值84-95 (依据:化妆品原料标准JSSCC-2022)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 封闭屏障 | 形成物理性屏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充分证实) | 可使TEWL降低40-60% (依据:多项离体皮肤模型测试) |
| 乳化稳定 | 脂肪酸酯与乳化剂协同构建稳定网络结构 | ★★★★☆ (工业验证) | 在O/W乳霜中可提升稳定性达6个月以上 |
| "天然抗菌" | 可能与蜂蜡酸(cerotic acid)的轻度抑菌性相关 | ★☆☆☆☆ (初步研究) | 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微弱抑制 (注:需临床验证)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功能特性 |
|---|---|---|---|
| 酯类 | 棕榈酸蜂花酯(myricyl palmitate) | 70-75% | 主要成膜物质 |
| 游离脂肪酸 | 蜡酸(cerotic acid)、新蜡酸(neocerotic acid) | 12-15% | 调节肤感与乳化性 |
| 烃类 | C25-C31直链烷烃 | 10-12% | 影响熔点与硬度 |
| 微量成分 | 黄酮类、维生素A | <1% | 可能贡献抗氧化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膏霜类:添加量3-10%作为稠度调节剂
- 唇部产品:15-30%提供结构支撑
- 乳化体系:与硼砂反应生成皂基乳化剂
增效组合
- 植物油+蜂蜡:增强延展性(如乳木果油)
- 蜂蜡+凡士林:协同提升封闭性
- 蜂蜡+硅油:改善涂抹顺滑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级(安全) (参考:CIR 2016评估报告)
- 致敏风险:极低(纯化后过敏率<0.01%)
- 注意事项:
- 化学漂白工艺残留需监控
- 痤疮肌慎用高浓度配方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在"纯净美容"(Clean Beauty)趋势中作为石油蜡替代品被推崇,但存在认知误区:
- 宣称误区: "活性营养成分丰富" (实际功能性成分含量极低)
- 合理定位: 天然来源的物理性屏障剂/乳化剂
7. 总结与展望
白蜂蜡作为经典化妆品基料,其物理性屏障功能和配方适用性有充分科学背书。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漂白工艺对成分结构的影响
- 与新型乳化体系的协同效应
- 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