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提取物
白豆蔻(AMOMUM KRAVANH)提取物

中文名:白豆蔻提取物
英文名:AMOMUM KRAVANH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白豆蔻(AMOMUM KRAVANH)提取物: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来源
INCI名称: Amomum Kravanh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属姜科(Zingiberaceae),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柬埔寨、泰国和越南 (依据:World Flora Online数据库,2023)。
传统应用与提取方法
- 传统用途: 在传统医学中用于消化系统调理和抗炎 (参考:东南亚传统草药典籍)
- 现代提取工艺: 多采用乙醇或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部分厂商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体外研究证实 | DPPH清除率IC50=12.5μg/m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 0.1-1% |
抗炎 | 抑制NF-κB和COX-2表达 | 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 降低TNF-α水平达47% (Phytomedicine, 2020) | 0.5-2% |
美白淡斑 | 理论推测:可能抑制酪氨酸酶 | 初步体外证据 | 酪氨酸酶抑制率28% (1mg/mL) (厂商提供数据,未发表)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抗氧化机制研究表明,白豆蔻提取物中的桉叶素(1,8-cineole)可通过调节Keap1-Nrf2通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单萜类 | 桉叶素(1,8-cineole) | 挥发油组分,占比15-30% | 抗炎、促渗透 |
倍半萜类 | 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 | 非挥发性,占比5-8% | CB2受体激动,抗炎 |
多酚类 | 槲皮素衍生物 | 极性组分 | 抗氧化、UV保护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抗衰老产品: 与维生素E、绿茶提取物协同增强抗氧化网络
- 敏感肌舒缓产品: 与红没药醇、积雪草苷配合降低刺激反应
- 注: 因含挥发油,需评估配方稳定性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1)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估: 目前无专项评估,但姜科植物提取物一般被认为是安全的
- 潜在风险: β-石竹烯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发生率<0.3%)
- 孕妇慎用: 高剂量桉叶素可能具有子宫刺激性 (参考:植物精油安全指南)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天然活性成分"出现在东南亚品牌中,部分欧美品牌将其宣传为"替代姜黄素的创新成分",但缺乏直接对比数据 (来源:市场分析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白豆蔻提取物具有明确的抗氧抗炎潜力,但需更多:
- 人体临床验证
- 标准化提取物质量控制
- 与相似植物提取物的功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