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牛脂酸甘油酯类柠檬酸酯
氢化牛脂酸甘油酯类柠檬酸酯

中文名:氢化牛脂酸甘油酯类柠檬酸酯
英文名:HYDROGENATED TALLOW GLYCERIDES CIT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氢化牛脂酸甘油酯类柠檬酸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定义
氢化牛脂酸甘油酯类柠檬酸酯 (Hydrogenated Tallow Glycerides Citrate) 是由天然牛脂脂肪酸经氢化饱和化后,与甘油酯化形成甘油酯,再与柠檬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复合酯类化合物。
原料来源与加工
主要来源与加工流程:
- 初始来源:牛脂(反刍动物脂肪组织)(需关注伦理采购及疯牛病风险规避)
- 关键处理:
- 氢化处理:将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提高氧化稳定性
- 酯交换:甘油与氢化牛脂脂肪酸反应生成单/双/三甘油酯混合物
- 柠檬酸酯化: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柠檬酸发生酯化反应
- 最终形态:淡黄色至琥珀色蜡状固体或高粘度液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乳化稳定 | 两亲分子结构同时结合极性与非极性成分,降低界面张力 | ★★★★☆ (充分证实) | 在油水界面形成液晶结构,提升乳液热稳定性 (物理化学研究) | 1-5% |
润肤屏障 | 形成疏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体外/离体证据)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5% (Corneometer®测量) | 2-8% |
抗氧化协同 | 柠檬酸基团螯合金属离子,阻断氧化链式反应 | ★★☆☆☆ (体外证据) | 在脂质体模型中抑制丙二醛生成达40% (FRAP法测定) | 3-7% |
抗炎舒缓 (厂商宣称) | 理论推测通过调节脂质介质合成 | ★☆☆☆☆ (无直接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人体试验支持,机制仅为假设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甘油单/二酯 | 单硬脂酸甘油酯 二棕榈酸甘油酯 |
HLB值 3-6 熔点 55-65℃ |
主要乳化功能基团 提供膏体稠度 |
柠檬酸酯 | 单酰基柠檬酸酯 二酰基柠檬酸酯 |
强极性基团 螯合能力 |
离子螯合作用 提升抗氧化稳定性 |
脂肪酸残基 | 棕榈酸(C16:0) 硬脂酸(C18:0) |
长碳链(≥C16) 饱和结构 |
疏水屏障形成 肤感调节 |
关键结构特征
- 三重功能域: 甘油骨架(亲水) + 脂肪酸链(疏水) + 柠檬酸基团(离子结合)
- 分子量分布: 600-900 Da (GPC测定)
- 酯化度: 单酯率 40-60% | 二酯率 30-45% (影响乳化性能)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W/O乳化体系: 作为主乳化剂(用量2-5%)
- O/W膏霜: 辅助乳化/稳定剂(用量1-3%)
- 唇部产品: 结构剂兼润肤基料(用量8-15%)
- 防晒产品: 抗水解稳定剂(用量0.5-2%)
增效组合
- + 蜂蜡: 提升膏体熔点及硬度 (协同指数1.8)
- + 维生素E: 抗氧化效能提升3倍 (ORAC测定)
- + 硅弹性体: 改善延展性,降低粘腻感
- + 无机防晒剂: 减少ZnO/TiO₂聚集,提升SPF值
应用注意事项
- pH敏感:在pH>7.0时逐渐水解,最佳作用pH 4.0-6.5
- 温度限制:避免长时间>80°C处理,防止酯键断裂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浓度≤15%) (基于动物脂肪衍生成分评估)
- 致痘性: 低风险 (0-1/5) (兔耳试验阴性)
- 刺激反应: 48小时封闭斑贴试验阴性 (n=50)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干性至中性肌肤 | 屏障受损肌肤
- 慎用:
- 重度油性痤疮肌(可能致痘风险↑)
- 宗教/素食禁忌人群(动物来源)
- 过敏率: <0.3% (欧盟过敏原数据库)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允许使用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合规
- 日本厚生劳动省:列入许可清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宣称重点: "天然来源乳化剂"、"肤感改良剂"
- 高端线应用: 有机护肤(配合认证原料)
- 药妆领域: 修复膏/屏障霜(协同神经酰胺)
消费者认知分析
- 积极认知: "成分表友好"(非合成聚合物)
- 争议点:
- 动物源性争议(33%消费者表示关注)
- "氢化"误解(关联反式脂肪酸)(需科普氢化工艺差异)
- 清洁美妆趋势: EWG SKIN DEEP® 数据库评级:1-2(低风险)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技术优势: 三重功能一体化(乳化+润肤+稳定)
- 配方地位: W/O体系关键结构剂,替代合成乳化剂
- 安全性: 历史安全记录良好,刺激风险低
局限性与挑战
- 动物来源限制在纯素产品中的应用
- 高温稳定性局限(≤80℃)
- 功效宣称证据链不完整(尤其抗炎方向)
研发趋势
- 植物基替代: 开发棕榈/橄榄油衍生物类似物
- 分子修饰: 引入支链结构改善低温稳定性
- 递送系统: 作为液晶载体增强活性物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