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发酵溶胞产物滤液
酵母菌发酵溶胞产物滤液
中文名:酵母菌发酵溶胞产物滤液
英文名:SACCHAROMYCES FERMENT LYSATE FILTRATE
别名:酵母发酵滤液、酵母溶胞产物、发酵酵母滤液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简介
酵母菌发酵溶胞产物滤液是一种从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提取的滤液,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多肽和多糖等活性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发挥多重作用:首先,提供强效保湿,帮助增强皮肤屏障,锁住水分,缓解干燥;其次,具有抗氧化性能,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细纹和皱纹;此外,它促进皮肤细胞更新和修复,改善皮...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评估报告:酵母菌发酵溶胞产物滤液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accharomyces Ferment Filtrate (常见INCI名称)
原料来源与制备工艺
通过以下工艺制备:
- 菌种选择:主要使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少数采用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来源: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0)
- 发酵过程:在受控条件下(温度28-32℃,pH 5.0-6.0)进行有氧发酵5-7天
- 溶胞处理:通过物理(超声、高压均质)或酶解法破坏细胞壁
- 分离纯化:离心过滤去除细胞碎片,保留水溶性细胞内容物
- 灭菌处理:最终经0.22μm微滤或巴氏灭菌
原料形态与特性
澄清至微浊淡黄色液体,pH 4.5-6.5,特征性发酵气味,水溶性佳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防护 | 增强SOD/GPx酶活性;中和ROS;激活Nrf2/ARE通路 | 强(体外+人体)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ROS减少62%(5%浓度)(J Invest Dermatol, 2018) | 1-5% |
| 屏障修复 | 上调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合成 | 中强(体外+人体) | TEWL降低19.2%(4周, 2%浓度)(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21) | 1-3% |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1α/6/TNF-α表达 | 中(体外+斑贴试验) | UVB诱导红斑减少47%(24h, 3%浓度)(Exp Dermatol, 2019) | 2-5% |
| 保湿滋润 | 天然保湿因子(NMF)前体供给;水通道蛋白3(AQP3)调控 | 强(人体) | 角质层含水量提升31%(4周, 1%浓度)(Int J Cosmet Sci, 2020) | 0.5-3% |
| 亮肤均匀 | 抑制α-MSH信号;干预酪氨酸酶糖基化 | 中(体外) | 体外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38.5%(10%浓度)(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2017) | 3-10% |
| 抗衰老/胶原促进 | 潜在激活成纤维细胞;MMP抑制理论 | 弱(体外)注:人体证据有限 | 成纤维细胞培养显示胶原I增加25%(体外研究) | ≥5%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与皮肤作用 |
|---|---|---|
| 氨基酸/小肽 (40-50%) | 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 谷胱甘肽(GSH) 二肽/三肽 |
NMF前体;抗氧化剂前体;细胞信号调节 |
| 核苷酸/衍生物 (15-25%) | 腺苷、尿苷 环腺苷酸(cAMP) |
细胞能量代谢;抗炎信号传递;屏障修复 |
| 维生素/辅酶 (5-10%) | B族维生素(B1,B2,B6) 泛酸 辅酶Q10前体 |
辅酶功能;抗氧化;能量代谢 |
| 矿物质/微量元素 (3-8%) | 锌、镁、硒 钾离子 |
酶辅助因子;抗氧化系统支持 |
| 多糖/β-葡聚糖 (10-15%) | 甘露聚糖 β-1,3/1,6-葡聚糖 |
免疫调节;保湿;屏障支持 |
| 有机酸 (8-12%) | 丙酮酸、α-酮戊二酸 乳酸 |
温和角质更新;pH缓冲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剂型
- 最佳载体:精华液(1-5%)、化妆水(0.5-3%)、乳液/面霜(1-3%)
- 特殊应用:面膜(3-8%)、安瓶(5-10%)
- 避免配伍:高浓度酸类(pH<3.5)、强氧化剂
增效协同组合
- 屏障修复: + 神经酰胺/胆固醇 (提高脂质合成效率)
- 抗氧化网络: + 维生素C/E (再生氧化型谷胱甘肽)
- 抗炎舒缓: + 红没药醇/积雪草苷 (抑制不同炎症通路)
- 保湿锁水: + 透明质酸/聚谷氨酸 (形成多层次保湿膜)
配方注意事项
pH适应范围宽(4.0-8.0),但最佳活性pH 5.0-6.5;高温灭菌可能导致活性肽降解;与阳离子表活配伍时可能出现絮凝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10%)(CIR Expert Panel, 2017)
- 致敏性: 极低(0.23% HRIPT阳性率)
- 光毒性: 无报告
- 致粉刺性: 0(兔耳试验)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 干性/敏感性/屏障受损皮肤、光老化防护需求
- 谨慎使用: 酵母过敏史患者(交叉反应率<0.1%)
- 孕期适用性: 无风险报告,但缺乏专门研究
潜在不良反应
高浓度(>8%)可能引起短暂刺痛(有机酸作用);发酵产物特有气味可能引致感官不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线应用: 占比72%(兰蔻、SK-II等)(Euromonitor, 2023)
- 宣称重点: "微生态平衡"(64%)、"细胞级修护"(57%)、"抗初老"(49%)
- 价格溢价: 含酵母成分产品均价高出基准线35-80%
消费者认知误区
- "等同于Pitera®" - 实际SK-II专利菌株和工艺独特
- "依赖性强" - 无证据表明停用导致反弹
- "活酵母护肤" - 实际为灭活细胞内容物
监管标注要点
需明确标注菌种来源(如S.cerevisiae);禁止宣称"活细胞"功效;发酵滤液与发酵产物提取物需区分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多效性: 独特的多靶点作用机制,尤其抗氧化和屏障修复
- 兼容性: 适合敏感肌的温和活性成分
- 稳定性: 较单一活性物更耐储存
局限性
- 活性成分含量受发酵工艺波动影响大
- 部分功效(如抗皱)缺乏高质量人体试验
- 特征性气味可能限制配方应用
研究前沿
- 基因编辑菌株开发: 定向高表达特定活性肽
- 微囊化递送: 提高核苷酸类物质的透皮效率
- 皮肤菌群研究: 探索其对皮肤微生态的影响机制
应用建议
推荐在抗氧化和屏障修复配方中作为核心活性成分(2-5%),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成分实现全面抗衰功效,需结合临床数据理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