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冷胶

结冷胶

结冷胶
中文名:结冷胶
英文名:GELLAN GUM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结冷胶 (Gellan Gum)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Gellan Gum

天然来源与生产

  • 微生物来源:由革兰氏阴性菌Sphingomonas elodea(原称Pseudomonas elodea)发酵产生 (来源:微生物生物技术学报, 1986)
  • 发酵工艺:通过葡萄糖或蔗糖的需氧发酵→纯化→干燥制成高纯度多糖
  • 原料形态:白色至淡黄色无味粉末,具优异水分散性

历史与监管

1980年代由Kelco公司(现CP Kelco)首次商业化,获全球主要监管机构批准:

  • 美国FDA 21CFR172.665
  • 欧盟EC No 231/2012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增稠稳定 双螺旋结构在水相中形成三维网络,通过氢键锁水增稠 ★★★★★
(充分证实)
0.1%浓度可使水相粘度达2000cP,热可逆凝胶 (胶体与界面科学学报, 2007) 0.05-0.5%
悬浮稳定 屈服值特性防止颗粒沉降,屈服应力>5Pa(1%浓度) ★★★★★ 对密度≤2g/cm³的颗粒悬浮效率优于黄原胶 (药物开发与工业药学, 2015) 0.2-1.0%
成膜锁水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氧性薄膜(厚度0.5-2μm),减少TEWL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5% (国际化妆品科学杂志, 2010) 0.3-1.5%
"抗衰老" 仅通过物理性填充细纹(瞬时效果) ★☆☆☆☆ 注:无细胞再生或胶原刺激证据,属物理性暂时填充 N/A
肤感调节 低浓度(<0.1%)提供清爽凝胶质地,高浓度(>0.3%)形成弹性凝胶 ★★★★☆ 消费者测试显示83%受试者偏好结冷胶凝胶的"无残留感" (个人护理品感官评价, 2018) 0.05-0.3%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主链结构 线性四糖重复单元 分子量约500kDa →3)-β-D-Glcp-(1→4)-β-D-GlcpA-(1→4)-β-D-Glcp-(1→4)-α-L-Rhap-(1→
酰基取代基 L-甘油酸 & 乙酸 影响凝胶特性 天然型含甘油酸(60-70%)和乙酸(30%)取代,脱酰基型去除>90%酰基
离子响应基团 葡萄糖醛酸 阳离子敏感 每单元含1个羧基,二价阳离子(Ca²⁺/Mg²⁺)可诱导凝胶
商业变体 高酰基(HA) & 低酰基(LA) 不同流变特性
  • HA型:热可逆软凝胶(熔点70-80℃)
  • LA型:硬脆凝胶(需离子激活)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水性体系: 凝胶/啫喱(92%)、精华液(85%)、面膜液(78%)
  • 悬浮体系: 磨砂膏(含颗粒≥0.5mm)、含粉末精华液
  • 乳化体系: O/W乳液稳定剂(通常与乳化剂复配)

增效协同组合

  • 黄原胶: 提升假塑性,协同增稠效率+40% (食品胶体, 2016)
  • 卡波姆: 增强凝胶弹性模量(协同提升2.3倍)
  • 电解质: 0.1-0.3%氯化钠可降低LA型结冷胶凝胶温度
  • 多元醇: 甘油/丙二醇(5-15%)提高低温稳定性

配方注意事项

  • 溶解方法: 需80℃+热水分散,冷却后成胶
  • 离子敏感: 避免与高浓度Ca²⁺/Mg²⁺直接混合
  • pH范围: 稳定pH3-8,强酸/碱导致水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评级)(CIR最终报告, 2018)
  • 致敏率: <0.03% (欧盟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
  • 无毒性: LD50>5000mg/kg(大鼠口服)

适用人群注意

  • 痘肌友好: 非致粉刺性(comedogenic rating=0)
  • 眼周安全: 广泛用于滴眼液基质
  • 敏感肌注意: 高纯度产品推荐,避免含残留发酵蛋白

使用限制

中国/欧盟/美国均无限量规定,但实际用量通常≤1.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中高端配方标志: 替代卡波姆的"纯净美容"选择
  • 宣称热点: "无增稠剂残留感"(72%新品提及)
  • 价格区间: $25-40/kg(较卡波姆高30-50%)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向认知: "清爽不粘腻"(68%)、"成分天然"(52%)
  • 认知误区: 23%消费者误认为具"生物活性护肤功效"
  • 清洁标签: 微生物发酵来源接受度高于石化来源胶体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高效性: 0.1%浓度即可实现功能性增稠
  • 多适应性: 兼容乙醇(至30%)和多元醇体系
  • 稳定性: 耐巴氏灭菌(80℃/30min)

局限性

  • 高电解质体系中凝胶强度下降
  • 无法提供生物活性护肤功效
  • 高剪切可能导致结构不可逆破坏

前沿研究方向

  • 改性研究: 烷基化结冷胶增强油相容性 (材料化学杂志B, 2022)
  • 递送系统: 离子触发型活性物控释载体
  • 绿色工艺: 农业废弃物碳源发酵优化

结论: 作为高效多功能流变改良剂,结冷胶在追求清爽质地的新配方趋势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需避免过度功效营销。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