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油酰基丙氨酸 TEA 盐
椰油酰基丙氨酸 TEA 盐
中文名:椰油酰基丙氨酸 TEA 盐
英文名:TEA-COCOYL ALANINATE
别名:椰油酰基丙氨酸三乙醇胺盐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椰油酰基丙氨酸 TEA 盐是一种氨基酸表面活性剂,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温和清洁剂。它源自椰子油和氨基酸成分,具有优良的发泡和去污能力,能有效去除皮肤和头发上的污垢与油脂。由于其pH值接近皮肤天然酸碱度,对敏感肌肤友好,不易引起刺激或干燥。常见于洗面奶、沐浴露、洗发水等产品中,帮助维持皮肤屏障功能...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椰油酰基丙氨酸 TEA 盐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TEA-Cocoyl Alaninate (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
化学分类
氨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由天然脂肪酸与氨基酸缩合而成)
原料来源
- 主要前体:椰子油脂肪酸(C8-C18链长)与丙氨酸(α-氨基酸)
- 合成路径:脂肪酸氯/甲酯与丙氨酸缩合 → 三乙醇胺(TEA)中和 → 盐形成
- 天然指数:约60-80%天然来源(依据ISO 16128标准)
物理形态
常温下呈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特征性氨基酸微酸气味(pH 5.0-6.5)(典型商品化规格数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温和清洁 | 降低表面张力同时维持角质层脂质有序排列;临界胶束浓度(CMC)较高(0.1-0.5g/dL),减少过度脱脂 | ★★★★☆ (多项临床验证)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角质层蛋白变性率比SLS低87%(J. Soc. Cosmet. Chem, 1998) | 1-15% |
| pH缓冲维持 | 氨基酸两性离子特性形成缓冲对,抵抗外源性pH变化 | ★★★☆☆ (体外模型证实) |
在pH 4.5-8.0范围表现出显著缓冲能力(ΔpH <0.3)(Int. J. Cosmet. Sci, 2010) | ≥3% |
| 泡沫稳定性增强 | 分子间氢键网络强化液膜弹性,降低泡沫排水速率 | ★★★☆☆ (流变学研究) |
与椰油酰甘氨酸钠复配可使泡沫半衰期延长220%(Tenside Surf. Det, 2015) | 2-8% |
| 辅助保湿 注:间接效应 |
可能通过减少屏障损伤维持NMF含量 | ★★☆☆☆ (机制推测) |
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显示水通道蛋白3表达下调较少(初步研究) | - |
| 抗衰老 注:厂商宣称需谨慎评估 |
缺乏明确作用通路 | ★☆☆☆☆ | 无可靠文献支持其直接抗衰功效(厂商资料宣称)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 酰基丙氨酸盐 | C12-椰油酰基丙氨酸 TEA盐(主成分) | 分子量≈350g/mol HLB值:12-14 |
提供表面活性与温和性 |
| 游离脂肪酸 | 月桂酸(C12)、肉豆蔻酸(C14) | 含量≤8% | 增稠/稳泡,可能影响肤感 |
| TEA-脂肪酸盐 | TEA-月桂酸盐 | 中和副产物 | 降低体系刺激性 |
| 水分 | H2O | 含量40-60% | 溶剂与流变调节 |
关键结构特征
- 亲水头基:羧酸根(-COO-) + 氨基(-NH3+)形成内盐
- 疏水尾链:C8-C18烷基链(以C12为主)
- 分子几何:锥状结构(临界堆积参数P≈0.3)促进球状胶束形成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洁面产品:氨基酸洁面膏/慕斯(主表活,占比5-20%)
- 洗发水:温和型洗发液(复配阴离子表活,占比3-10%)
- 剃须产品:剃须膏/凝胶(提供润滑性与低刺激性)
- 婴儿护理:沐浴露(pH适配婴儿皮肤)
增效复配体系
- 泡沫增强:+ 椰油酰甘氨酸钠(摩尔比1:1时泡沫体积↑35%)
- 温和性提升:+ 烷基糖苷(APG)可降低眼刺激性评分50%(Henkel Corp研究)
- 粘度调节:+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增稠效率比单用高4倍)
- 稳定性优化:+ 乙二醇二硬脂酸酯(防止低温结晶)
配伍禁忌
- 阳离子表活:高浓度下产生沉淀(如季铵盐-16)
- 强电解质:≥3% NaCl导致粘度显著下降
- 极端pH:pH<4时发生质子化析出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CIR 2017最终报告)
- 急性毒性:LD50 >2000mg/kg(大鼠口服)
- 眼刺激性:Draize评分1.5/110(属轻度刺激)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13)
适用人群
- 推荐:敏感性皮肤、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AD)患者
- 慎用:对三乙醇胺敏感者(需确认纯度)
- 孕妇:无明确禁忌(经皮吸收率<0.01%)
使用限制
- 浓度上限:淋洗产品≤20%
- 储存要求:避免-5℃以下冷冻(导致不可逆分层)
- 亚硝胺控制:需检测NDELA含量(限值≤50ppb)(EU法规No 1223/2009)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价格区间:中高端($25-50/150ml洁面)
- 宣称热点:"氨基酸表活"、"pH5.5弱酸性"、"敏肌专属"
- 认证偏好:ECOCERT有机认证、无硫酸盐(SLS-Free)标识
消费者认知分析
- 认知度:在成分党群体中识别率>65%(2023年调查)
- 购买驱动:温和性(78%) > 清洁力(52%) > 天然来源(45%)
- 常见误解:混淆"椰油酰基"与椰子油直接关联(实际为合成衍生物)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黄金平衡:实现清洁力(CMC 0.4g/dL)与温和性(蛋白变性指数≤0.1)的最佳平衡
- 配方友好性:兼容多数化妆品防腐体系(苯氧乙醇/辛甘醇等)
- 可持续性:生物降解率(28天)>98%(OECD 301B标准)
局限性
- 成本制约:单价为SLS的5-8倍
- 低温稳定性:10℃以下易出现浑浊
- 功效局限:单一成分无法实现抗老/美白等进阶功效
研究趋势
- 结构修饰:开发支链烷基变体(如异硬脂酰基)改善低温稳定性
- 递送系统:作为液晶载体增强活性物透皮(研究阶段)
- 绿色工艺:酶催化合成(脂肪酶B)降低能耗30%(J. Mol. Catal. B: Enzym, 2021)
结论:作为氨基酸表活代表,椰油酰基丙氨酸 TEA 盐通过独特的分子结构实现卓越温和性,特别适用于敏感肌清洁产品。未来需通过分子工程优化物化缺陷,并警惕过度功效宣称导致的消费者期待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