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油酰谷氨酸钠

椰油酰谷氨酸钠

椰油酰谷氨酸钠
中文名:椰油酰谷氨酸钠
英文名:SODIUM COCOYL GLUTAM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椰油酰谷氨酸钠 (Sodium Cocoyl Glutam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Sodium Cocoyl Glutamate (SCG)

常见商品名:Amisoft® (味之素),Plantapon® (巴斯夫)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椰子油脂肪酸(Cocos nucifera)与谷氨酸(L-谷氨酸,常发酵自甘蔗或甜菜)
  • 合成工艺:椰子油脂肪酸氯化 → 与谷氨酸钠缩合 → 中和纯化 (依据:Green Chemistry合成路径)
  • 可持续性认证:常见ECOCERT/COSMOS有机认证原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温和清洁 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胶束包裹油污
② 大分子空间位阻降低蛋白变性风险
③ 等电点(pI≈3.2)远离皮肤pH,减少电荷刺激
★★★★☆
(强体外/临床证据)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SCG对角质层蛋白变性率比SLS低67% (J. Soc. Cosmet. Chem) 1-15%
维护屏障功能 ① 清洁过程最小化脂质溶出
② 谷氨酸残基模拟NMF保湿因子
③ 维持酸性膜稳定
★★★☆☆
(中临床证据)
TEWL值比传统表活低42%,角质层完整性保持更佳 (Int. J. Cosmet. Sci.) ≥5%
生物降解促进 肽键易被微生物酶水解 ★★★★★
(强环境数据)
28天生物降解率>98% (OECD 301B标准) -
"抗衰老" 推测机制:谷氨酸参与细胞能量代谢 ★☆☆☆☆
(理论推测)
无直接人体证据,需配合活性成分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主表面活性剂 椰油酰谷氨酸单钠盐 分子量:~380g/mol
CMC:0.1-0.4mM
pH范围:4.5-9.0
核心清洁/发泡成分
脂肪酸组成 C8:0(7%), C12:0(50%), C14:0(18%), C16:0(9%), C18:0(3%) 碳链长度分布 C12提供最佳清洁力,C18增强温和性
关键手性中心 L-谷氨酸构型 旋光度[α]D= -25°至-30° 维持与皮肤生物相容性
微量组分 未反应脂肪酸钠(<3%) - 辅助增稠/稳泡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主流应用:洁面啫喱/膏(5-15%)、洗发水(3-8%)、沐浴露(4-10%)
  • 新兴应用:婴幼儿泡沫浴、敏感肌卸妆乳、固态洁面皂

协同增效组合

  • 泡沫增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0.8比例最佳)
  • 温和性提升:烷基糖苷 (APG) 复配降低表面张力至28mN/m
  • 粘度调节:氯化钠/脂肪酸增稠体系 (需pH>5.5)
  • 功效加成:配合聚甘油酯提升膏体稳定性

配方注意事项

  • 硬水耐受性有限 (<100ppm Ca²⁺)
  • pH<4.5时可能析出谷氨酸结晶
  • 避免与高浓度阳离子聚合物直接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浓度≤15.9%) (参考:CIR 2017最终报告)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得分2.3/110 (属轻度刺激)
  • 致敏率:HRIPT测试阳性率<0.3%

适用人群

  • 推荐:敏感性肌肤、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患者、婴幼儿
  • 慎用:谷氨酸代谢异常者 (理论风险)
  • 孕妇适用性:无经皮吸收证据

生态毒性

  • 藻类EC50:85mg/L (低水生毒性)
  • 生物蓄积性logPow:-1.2 (无生物累积)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15-25/kg (溢价率40-70%)
  • 宣称热点:"氨基酸表活"、"生态友好"、"pH5.5平衡"
  • 品类分布:高端洁面(72%)、婴童产品(18%)、天然有机线(85%)

认知误区

  • "100%植物来源" - 实际含合成工艺步骤
  • "无添加防腐" - 其本身需防腐体系支持
  • "等同蛋白质营养" - 无法透皮吸收利用

消费者偏好

  • 日本/韩国:泡沫绵密感需求强烈
  • 欧美市场:强调Vegan/碳中和认证
  • 中国消费者:关注"氨基酸表活"排名位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迄今温和性最佳的阴离子表活之一
  • 卓越的皮肤屏障兼容性
  • 符合可持续发展趋势

技术局限

  • 低温溶解度差 (<10℃易凝胶化)
  • 高成本限制大众市场应用
  • 高电解质体系稳定性挑战

研发方向

  • 与两性离子表活分子自组装技术
  • 固态无水配方开发
  • 脂肪酸链定制化生产 (如高月桂酸型)

科学共识

作为氨基酸类表活的黄金标准,SCG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实现了清洁力与温和性的突破性平衡。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已获充分验证,未来需通过配方工程技术克服物理稳定性局限,拓展在敏感肌治疗性产品中的应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