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油酰肌氨酸钠

椰油酰肌氨酸钠

椰油酰肌氨酸钠
中文名:椰油酰肌氨酸钠
英文名:SODIUM COCOYL SARCOSINATE
别名:
安全性:
1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椰油酰肌氨酸钠 (Sodium Cocoyl Sarcosinate)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odium Cocoyl Sarcosinate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椰子油(提供C8-C18脂肪酸链)与肌氨酸(天然存在于肌肉组织的氨基酸)反应生成
  • 合成路径:
    • 脂肪酸甲酯化 + 肌氨酸缩合 → 椰油酰肌氨酸
    • 氢氧化钠中和 → 椰油酰肌氨酸钠 (依据: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商业形态: 淡黄色透明液体(30-40%活性物)或粉末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温和清洁 ① 降低表面张力(~30mN/m)
② 胶束形成临界浓度低(CMC 0.1-0.5g/dL)
③ 减少角质层脂质溶解
★★★★☆
(强临床证据)
比SLS减少40%皮肤蛋白变性(离体皮肤测试)(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0.5-5%
泡沫增强 ① 分子间氢键形成稳定泡沫膜
② 降低气泡表面弹性模量
★★★★☆ 复配体系泡沫体积提升35% vs. 单一表活(Tenside Surfactants Detergents, 2020) 1-8%
保湿辅助 ① 与皮肤角蛋白氢键结合
② 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使用后TEWL降低15%(n=30,仪器测试)(Clinical Cosmetic Investigation Dermatology, 2017) 2-5%
抗菌抗痘
(厂商宣称)
可能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带负电荷) ★☆☆☆☆
(体外证据)
体外对C.acnes抑制率22%(10%浓度)(厂商数据,未发表)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主表面活性剂 椰油酰肌氨酸钠 分子量:~300g/mol
pKa:3.8-4.2
提供主要清洁与起泡功能
脂肪酸分布 C12(45-55%)
C14(15-25%)
C16(8-12%)
碳链长度决定:
• 溶解度
• 泡沫特性
C12主导清洁力,C14/C16增强泡沫稳定性
副产物 氯化钠(<3%)
游离脂肪酸(<1%)
工艺残留 可能影响体系粘度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洁面产品: 氨基酸洁面膏/慕斯(复配型主表活)
  • 洗发水: 温和表活体系(尤其儿童/敏感头皮)
  • 口腔护理: 牙膏发泡剂(低粘膜刺激性)
  • 婴儿护理: 沐浴露/洗手液(pH5.5-7.0适配)

增效协同体系

  • 泡沫稳定性:
    •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 提升泡沫丰厚度30%+
    • 月桂酰谷氨酸钠 - 改善泡沫结构致密性
  • 温和性增强:
    • 甘油/泛醇 - 补偿清洁后脂质损失
    • 糖类同分异构体 - 协同降低TEWL
  • 粘度调节:
    • 氯化钠(限3%内) - 增稠电解质
    • 丙烯酸酯/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 抗电解质增稠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15.8%)(CIR Final Report, 2019)
  • 眼刺激性: 兔眼测试轻微刺激(3%溶液)vs. SLS重度刺激
  • 致敏性: HRIPT测试无致敏(n=200)(Dermatitis, 2021)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敏感肌/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患者(替代硫酸盐)
  • 谨慎使用:
    • 重度屏障受损(存在刺痛风险)
    • 对椰子衍生物过敏者(交叉反应率<0.01%)
  • 环境安全性: 生物降解度>90%(28天)(OECD 301F)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15-40/100ml洁面)
  • 宣称关键词: "氨基酸表活"、"pH弱酸性"、"温和洁净"
  • 品类占比: 占氨基酸洁面市场70%+(vs. 甘氨酸/谷氨酸系)

认知误区澄清

  • 真相: 实际为阴离子型氨基酸衍生物(非两性离子)
  • 常见夸大宣称:
    • "修复屏障" → 实为减少清洁损伤
    • "抗衰老" → 无直接证据
  • 消费者盲测: 83%敏感肌用户首选其温和肤感(Consumer Survey, 2022)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总结

  • 黄金平衡点: 清洁力(油脂去除率85%)/温和性(蛋白变性率<5%)最佳平衡之一
  • 配方友好性: 宽pH适应性(4-9),电解质耐受性良好
  • 可持续性: 天然原料来源,生物降解性优异

未来研究方向

  • 精准递送: 开发基于肌氨酸头基的功能性成分载体
  • 绿色工艺: 酶催化合成降低能耗(当前转化率仅65%)
  • 临床验证: 特应性皮炎患者长期使用效果追踪(缺乏6个月+数据)

专家建议

作为硫酸盐替代标杆成分,推荐在以下场景优先采用:

  • 婴幼儿清洁产品(尤其早产儿护理)
  • 术后/医美术后温和清洁方案
  • 高复配表活体系(降低刺激性叠加效应)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