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戊四醇环己烷二甲酸酯
季戊四醇环己烷二甲酸酯

中文名:季戊四醇环己烷二甲酸酯
英文名:PENTAERYTHRITYL CYCLOHEXANE DICARBOXYL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季戊四醇环己烷二甲酸酯 (Pentaerythrityl Tetra-Diheptanoate) 全面成分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季戊四醇环己烷二甲酸酯 (Pentaerythrityl Tetra-Diheptanoate)
- CAS号: 67859-94-7
- 分子式: C41H70O8
- 分子量: 690.99 g/mol
来源与生产
完全合成的酯类化合物,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 原料: 季戊四醇 (四元醇) + 环己烷二甲酸 (二羧酸)
- 反应: 酯化反应 (通常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
- 纯化: 分子蒸馏去除未反应物及副产物
(来源:化妆品原料供应商技术文件,如Croda, Evonik)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润肤剂 | 填充角质层片状结构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强 (物化特性+临床) | 体外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5% (5-10%浓度) | 3-15% |
增稠/粘度调节 | 分子间范德华力形成网状结构 | 强 (流变学测试) | 显著提升硅油体系粘度 (0.5-2%添加量) | 0.5-5% |
稳定性增强 | 抑制结晶析出,改善低温稳定性 | 中 (配方实证) | -20℃至45℃循环测试中防止相分离 | 1-8% |
抗氧化增效 | 增强脂溶性抗氧化剂渗透 | 理论推测 | 体外模型显示VE吸收率提升15% | - |
抗衰老辅助 | 宣称通过改善屏障功能间接抗老 | 厂商宣称 | 无直接人体试验证据 | - |
(证据分级:强=独立实验室验证;中=企业数据支持;理论推测=基于化学结构预测;厂商宣称=无第三方验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 具体表现 | 技术意义 |
---|---|---|
化学结构 | 四酯基季戊四醇核心+环己烷二酸链 | 高分支结构提供空间位阻 |
物理形态 | 透明粘稠液体 (25℃) | 易操作,无结晶风险 |
极性特征 | 低极性 (log P≈8.2) | 优异硅油相容性 |
粘度 | 约350-450 mPa·s (25℃) | 自增稠特性 |
分子对称性 | C4对称轴 | 低温稳定性关键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防晒产品: 提升SPF均匀性 (与OMC协同)
- 彩妆: 唇膏/粉底增塑剂 (替代D5)
- 抗衰老精华: 活性物输送载体 (与角鲨烷协同)
- 护发素: 发丝成膜剂 (5-8%添加量)
增效组合
- 硅油体系: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D4兼容性最佳
- 抗氧化剂: 提升生育酚乙酸酯溶解性达40%
- 防晒剂: 使阿伏苯宗光降解率降低18%
- 色素分散: TiO2分散稳定性提升2.3倍
(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供应商应用报告)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2021年评估结论)
- 致痘性: 兔耳试验0/5 (非致痘)
- 眼刺激: OECD 405测试无刺激
- 致敏率: HRIPT测试≤0.2%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干性/成熟肌、敏感肌屏障修复
- 慎用: 脂溢性皮炎急性期 (可能加重油腻感)
- 禁忌: 环己烷羧酸酯类过敏史 (罕见)
(依据:CIR Final Assessment Report P160105)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25-40/kg (高端合成酯)
- 宣称热点: "无硅感润肤剂"、"稳定性增强剂"
- 应用增长: 2021-2025 CAGR 7.8% (Zion Market Research)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 提升产品质感的关键"隐形成分"
- 知识盲区: 常与环戊硅氧烷混淆
- 营销误导: 部分品牌夸大其"抗老核心"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独特流变特性: 自增稠且不影响铺展性
- 化学惰性: pH 3-10稳定,抗氧化剂兼容
- 可持续性: 生物降解率>60% (OECD 301B)
未来研究方向
- 透皮递送机制量化研究 (需活体实验验证)
- 微塑料替代潜力评估 (环境科学视角)
- 与新型生物基原料的复配协同效应
结论: 作为多功能合成酯,其核心价值在于配方稳定性和肤感调节,应理性看待功效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