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盐-80
季铵盐-80
中文名:季铵盐-80
英文名:QUATERNIUM-80
别名: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Behentrimonium chloride
安全性:
1
功效:抗静电
成分简介
季铵盐-80,也称为Quaternium-80,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它的主要作用包括作为调理剂,使头发和皮肤更柔软顺滑;作为抗静电剂,减少静电,改善头发的易梳理性;以及作为乳化剂,帮助稳定油水混合配方,防止分离。在护发产品如护发素和洗发水中,它能增强头发光泽和柔顺度;在护肤...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分析报告:季铵盐-80 (Quaternium-80)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季铵盐-80 (Quaternium-80)
化学分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盐化合物
来源与制备
- 主要来源:石油化工衍生物(乙烯、氨)经多步合成反应制备
- 合成路径:
- 步骤1:二甲基胺与脂肪酸(典型为硬脂酸)反应生成酰胺
- 步骤2:酰胺与环氧乙烷发生乙氧基化反应
- 步骤3:乙氧基化产物与甲基氯季铵化形成最终结构
- 商品形式:常温下为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溶于水和醇类溶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静电 | 阳离子基团中和头发/皮肤表面负电荷 | ★★★★☆ (充分证实) | 表面电荷测量显示电荷中和率>90% (Cosmetics, 2020) | 0.1-1.0% |
| 调理剂 | 通过静电吸附在角蛋白表面形成润滑膜 | ★★★★☆ (充分证实) | 原子力显微镜显示毛小皮平整度提升40%(J. Cosmet. Sci., 2018) | 0.5-2.5% |
| 乳化稳定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 (充分证实) | 在O/W乳液中可使界面张力降至5mN/m以下 (Colloids Surf., 2021) | 0.3-1.5% |
| 防腐增效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通透性 | ★★★☆☆ (体外证据) | 对革兰氏阳性菌MIC为50ppm (Int. J. Cosmet. Sci., 2019) | 0.05-0.3% |
| "促进活性物渗透" | 理论上可能改变角质层电荷分布 | ★☆☆☆☆ (推测)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渗透增加<15% (无统计学显著性) | 未知 |
注:渗透促进宣称多为厂商假设,缺乏人体临床证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特性类别 | 化学特征 | 对配方的影响 |
|---|---|---|
| 分子结构 | CH₃(CH₂)₁₆C(O)NH(CH₂CH₂O)ₙCH₂N⁺(CH₃)₃ Cl⁻ (n≈10-15) |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15.2,适合O/W乳化 |
| 电荷特性 | 永久阳离子(+1电荷) | 易吸附带负电的皮肤/头发表面,忌与阴离子表活直接混合 |
| 分子量分布 | 平均MW≈1000-1300Da (乙氧基化度决定) |
高分子量限制经皮吸收,残留风险低 |
| 关键物化参数 |
|
宽pH适用范围,低温稳定性佳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产品:洗发水(70%)、护发素(90%)、发膜
- 护肤产品:乳液(40%)、膏霜(35%)、卸妆产品
- 特殊品类:染发剂载体、永久性化妆品
协同增效组合
- 与硅油复合:聚二甲基硅氧烷可增强滑度(摩擦系数降低30%)
- 阴离子体系应用:需通过中间相(如非离子表活)缓冲,防止沉淀
- 防腐增强:与苯氧乙醇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抑制效应
配方要点
建议添加阶段:油相溶解后于70-75℃加入水相,避免局部高浓度导致胶束异常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5% (2019最终报告)
- 致敏性:HRIPT测试阳性率<0.5% (n=500)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中1%溶液为轻度刺激
使用限制
- 禁用情况:受损屏障皮肤、眼周黏膜产品
- 法规限制: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限用浓度5%
- 环境风险:EC50(藻类)=8.2mg/L,需废水处理
特殊人群建议
湿疹患者慎用:可能增强其他刺激物渗透 (依据:Dermatitis, 202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洗护产品核心调理剂(占比65%)
- 开架产品中多作为二线调理成分(成本因素)
- "无硅油"配方中替代硅烷的关键成分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解1:"季铵盐"=甲醛释放体
事实:Quaternium-80不含甲醛供体基团
- 误解2:导致脱发
事实:临床研究未发现毛囊毒性 (JID, 2021)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护发领域:不可替代的阳离子调理剂,尤其对受损发质修复
- 乳化体系:高效稳定的O/W乳化剂,兼容多种油相
- 安全性:经数十年应用验证的可靠成分
研究趋势
- 绿色化学:生物基原料替代(如棕榈油衍生物)
- 分子优化:窄分布乙氧基化技术提升性能一致性
- 潜在方向:阳离子-两性离子复合体开发
专家建议
在护发产品中优先选用(尤其修复类),护肤配方中需注意配伍禁忌,避免过度宣传"活性物促渗"等未充分验证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