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铵盐-87

季铵盐-87

季铵盐-87
中文名:季铵盐-87
英文名:QUATERNIUM-87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表面活性剂、头发调理剂、抗静电、成膜剂

成分简介

季铵盐-87是一种季铵盐化合物,常用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调理剂。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抗静电剂和柔软剂,帮助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水分流失,提供持久保湿效果,同时增强产品的顺滑感和易涂抹性。在化妆品中,尤其是护发产品如洗发水和护发素中,季铵盐-87能有效减少头发静电,改善头发梳理度,赋予头发柔...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季铵盐-87 (Quaternium-87)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Quaternium-87

化学类别: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季铵盐聚合物

化学来源与生产

  • 合成途径: 通过羟乙基纤维素与缩水甘油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季铵化反应合成 (来源:聚合物化学合成文献)
  • 原料形态: 通常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或粉末
  • 商品化产品: 市售浓度通常为30-50%的水溶液 (参考:主要供应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阳离子聚合物,通过静电作用与带负电荷的角蛋白结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静电 中和头发表面负电荷,减少电子积累 ⭐⭐⭐⭐☆ (体外实验充分证实) 使头发静电减少70-90% (J. Cosmet. Sci., 2008) 0.1-1.0%
成膜调理 在角质表面形成柔性阳离子聚合物膜 ⭐⭐⭐☆☆ (体外及离体实验证实) 提升头发顺滑度40%,减少梳阻力 (Int J Cosmet Sci, 2012) 0.2-2.0%
保湿辅助 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约15-20% ⭐⭐☆☆☆ (离体皮肤模型证据) 通过成膜作用增强屏障功能 0.5-3.0%
"修复分叉发梢" 物理性包裹发丝受损部位 ⭐☆☆☆☆ (厂商宣称为主) 注:仅为暂时性物理遮盖,无实际修复作用 -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阳离子季铵基团通过电荷相互作用牢固吸附于带负电的角蛋白表面,其高分子量(约200,000 Da)使其形成连续薄膜而非离散沉积。纤维素骨架提供柔韧性,减少传统季铵盐的"积垢"现象 (Cosmetics, 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羟乙基纤维素 提供聚合物骨架及水溶性,MS=2.5-3.0
活性基团 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季铵化度(DS)=0.1-0.3,阳离子电荷来源
分子参数 分子量分布 Mw≈200,000±50,000 Da,PDI=1.5-2.5
杂质控制 游离季铵盐 <0.5%,残留环氧氯丙烷<1ppm (CIR标准)

关键化学特性

  • 电荷密度: 1.2-1.8 meq/g,低于传统季铵盐
  • 溶解性: 水溶性优异(>50%),乙醇耐受性≤30%
  • pH稳定性: 稳定范围pH 3-10,强酸/碱导致解聚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 核心调理剂 (用量0.5-3%)
  • 沐浴露/洁面: 肤感改良剂 (用量0.1-0.8%)
  • 定型产品: 抗静电辅助剂 (用量0.2-1.5%)

增效协同组合

  • 硅油复合: 与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提升滑度 (接触角降低25%)
  • 阴离子表活: 在SLES体系中保持稳定,需控制电荷比例
  • 多元醇: 丙二醇/甘油可增强成膜连续性

配方注意事项

  • 避免与高浓度电解质(>2%)配伍,防止盐析
  • 高温添加(>60℃)可能引起粘度异常
  • 含锌化合物可能导致沉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使用浓度7.5%)(CIR 2019)
  • 致敏性: 豚鼠试验MAX=0,人体斑贴试验无刺激 (Dermatitis, 2020)
  • 眼刺激性: 兔眼试验轻微刺激(1%溶液)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 干性/受损发质、静电困扰人群
  • 慎用: 超细软发质(可能产生厚重感)
  • 禁忌: 对阳离子化合物过敏者

环境安全性

生物降解率28天>60%,无生物累积性 (OECD 301B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护发产品的核心调理成分
  • "无硅油"宣称产品的替代调理方案
  • 男士护理品的轻质调理剂选择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成分知名度:低(常被归为"聚季铵盐"大类)
  • 感知功效:柔顺(78%) > 抗静电(65%) > 修复(42%) (2023消费者调研)
  • 误解: 30%消费者误认为具有"修复蛋白"功能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相比传统季铵盐,具有更轻质、少积垢的特点
  • 在宽pH范围内保持稳定功效
  • 多重功能集成:抗静电+成膜+辅助保湿

研究局限与挑战

  • 缺乏长期人体功效研究
  • 对超细软发质的适用性需优化
  • 生物降解效率有待提升

未来发展方向

  • 分子量精准控制技术(窄分布聚合物)
  • 与生物基原料的复合应用
  • 在敏感肌产品中的安全性再验证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