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
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

中文名: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
英文名:PENTAERYTHRITYL TETRABEHEN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 (Pentaerythrityl Tetraisostear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酯类化合物,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润肤剂和质地改良剂使用。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entaerythrityl Tetraisostearate
- 化学式: C85H164O8
- CAS号: 57533-90-1
- 分子量: ≈1282.2 g/mol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路径:
- 由季戊四醇(四羟基化合物)与异硬脂酸经酯化反应合成
- 工业级生产通常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完成
- 原料纯度: 化妆品级要求>95%,残留催化剂含量<10ppm (依据:ISO 16128天然指数标准)
- 物理形态: 常温下为淡黄色至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非极性酯类化合物,其作用主要基于物理性质而非生化活性: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润肤剂 | 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 (体外及临床证实)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5% (J. Cosmet. Sci. 2010) | 1-5% |
质地改良剂 | 降低配方体系粘度,改善铺展性与吸收感 | ★★★☆ (配方实证) | 流变学测试显示剪切稀化指数提高0.3-0.5 (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8) | 3-15% |
颜料分散剂 | 通过空间位阻稳定颜料颗粒 | ★★☆☆ (实验室验证) | zeta电位测定显示分散稳定性提升40% (Colour Technology 2015) | 0.5-2% |
"抗衰老" | 推测通过保湿间接改善细纹 | ★☆☆☆ (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证据支持抗衰老机制,仅为保湿衍生宣称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四酯结构 | 季戊四醇骨架+4异硬脂酸链 | 分子量>1200Da | 低挥发性、高铺展性 |
支链脂肪酸 | 异硬脂酸(C18) | 带甲基侧链 | 降低结晶倾向,改善低温稳定性 |
酯键 | -COO- | 水解pH阈值>9.5 | 提供极性,增强与硅油/烃类相容性 |
疏水基团 | C17H35- | Log P≈18 | 成膜性,阻隔水分蒸发 |
关键结构特征
- 空间对称性: 季戊四醇中心提供四面体对称结构
- 分子柔韧性: 异硬脂酸支链降低分子间作用力
- 极性分布: 中心极性酯基+外围非极性烷基链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彩妆产品: 粉底液(8-12%)、口红(10-15%)、睫毛膏(3-5%)
- 防晒产品: 与二氧化钛/氧化锌配伍性优异(5-8%)
- 护肤产品: 膏霜(3-10%)、卸妆油(15-25%)
增效协同组合
- 挥发性硅油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 降低粘腻感,提升铺展速度
- 最佳比例 1:2 ~ 1:4
- 固态酯类 (鲸蜡硬脂醇乙基己酸酯):
- 改善高温稳定性,防止油相分离
- 有机防晒剂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 提升溶解力达15%,减少结晶析出
配伍禁忌
- 强碱性成分(pH>9): 加速酯键水解
- 高浓度离子化合物: 可能破坏乳液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25% (CIR 2019最终报告)
- 致痘性: 兔耳实验0/5级 (依据:Alexandre博士致痘性分类)
- 眼刺激性: HET-CAM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
- 推荐使用:
- 干性至中性皮肤
- 成熟皮肤(改善肤感)
- 谨慎使用:
- 痤疮活跃期(虽不致痘,但高含量可能加重油感)
- 酯类过敏史患者(极罕见)
稳定性风险
- 光稳定性: 优异(无发色团)
- 热稳定性: 分解温度>200℃
- 氧化稳定性: 碘值<2,抗氧化性优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25-45/kg)
- 宣称趋势:
- 60%产品定位"奢华肤感"
- 30%宣称"无硅配方替代"
- 注:10%存在过度宣称"抗老修复"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
- "丝绒触感"(72%用户反馈)
- "不粘腻"(68%用户反馈)
- 认知误区:
- 误认为"天然来源"(实际为全合成)
- 与山嵛醇衍生物混淆
行业应用现状
- 高端粉底液使用率>80%
- 增长最快的彩妆润肤剂(年增长率12%)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配方价值: 不可替代的质地调节能力,尤其在彩妆领域
- 安全记录: 逾20年安全应用历史,不良反应率<0.01%
- 局限性: 无生物活性,功效限于物理性屏障功能
技术发展趋势
- 绿色合成: 酶催化工艺开发(当前转化率<40%)
- 结构修饰: 引入不饱和键增强皮肤亲和性
- 载体应用: 作为脂质纳米粒基质的研究(初步体外阶段)
应用前景
将继续作为彩妆和防晒产品的关键质地改良剂,在护肤领域可能被功能性更强的活性酯取代。可持续发展要求将推动其生产工艺的绿色化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