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英文名:ACRYLAMIDOPROPYLTRIMONIUM CHLORIDE/ACRYLATES CO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crylamide/Sodium Acryloyldimethyltaurate Copolymer (INCI官方命名)

化学分类

  • 合成聚合物:阳离子-非离子型共聚物
  • 结构特征:丙烯酰胺衍生物与丙烯酸盐的共聚物

常见来源与生产

商业合成主要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注:具体工艺参数通常为厂商机密) (参考: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发用定型 阳离子基团与头发角蛋白静电结合形成薄膜 ★★★★☆ (多项临床观察) 0.5%-2%浓度可提供中等定型力 0.5-5%
肤感调节 通过电荷平衡降低配方黏腻感 ★★★☆☆ (体外测试为主) 显著改善硅油体系的铺展性 0.1-0.8%
"皮肤屏障修复" 理论推测:可能通过膜形成减少TEWL ★☆☆☆☆ (动物实验数据) 需更多人体研究验证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在发用定型方面的作用机制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三甲基铵基团与头发带负电的表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均匀薄膜,同时丙烯酸酯链段提供柔韧性。(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阳离子单体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电荷密度高,水溶性 提供电荷相互作用
阴离子单体 丙烯酸酯类 疏水性可调节 控制膜柔韧性与耐水性

关键结构参数

  • 分子量:通常50k-500k Da (厂商机密参数)
  • 电荷比:阳离子:阴离子≈3:1至1:1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发用产品:定型啫喱、喷雾 (占比约65%)
  • 护肤产品:肤感改良剂 (占比约30%)

典型协同成分

  • 与硅油协同:改善铺展性
  • 与多元醇协同:增强溶解稳定性
  • 与阴离子表活谨慎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浓度≤5%) (参考:CIR 2017报告)
  • 皮肤刺激性:极低 (完整皮肤)
  • 眼刺激性:需避免接触

适用性限制

  • 敏感肌:破损皮肤慎用
  • 配伍禁忌:强阴离子体系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在专业线发品中定位为中等价位定型聚合物,近年有向护肤品扩展的趋势。

消费者认知特点

  • 通常被标注为"发型聚合物"等中性名称
  • 部分品牌夸大宣传其"护发养肤"功效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共识:作为经典定型聚合物具有明确功效,护肤应用仍需更多研究。

发展趋势

  • 分子结构精准调控技术
  • 生物降解性改良需求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