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酰胺/VP 共聚物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酰胺/VP 共聚物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酰胺/VP 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酰胺/VP 共聚物
英文名:SODIUM ACRYLOYLDIMETHYL TAURATE/ACRYLAMIDE/VP CO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1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酰胺/VP 共聚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Acryloyl Dimethyl Taurate/VP Copolymer

化学类别: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磺酸盐类共聚物)

来源与历史背景

  • 开发背景: 20世纪90年代由Clariant(现科莱恩)首次商业化,专利名Aristoflex® (来源:厂商技术文档)
  • 合成方法: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VP)的自由基共聚反应
  • 物理形态: 白色粉末或预分散水溶液(常见浓度30-4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简述 起效浓度
即时成膜与保湿 通过阴离子磺酸基团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降低水分蒸发速率 ★★★★☆ (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Cornelis等(2005)显示其TEWL降低效果优于透明质酸 0.1-1%
稳定增稠 VP基团提供氢键结合能力,pH响应性(3-9稳定) ★★★★★ (广泛应用验证) 与盐类电解质协同可提升粘度达300% 0.2-2%
抗氧化辅助 VP单元可能螯合金属离子,减少ROS生成 ★★☆☆☆ (体外初步证据) 2018年J Cosmet Sci研究显示铁离子结合率约15%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单元 摩尔比 关键功能基团 理化特性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 ~70% 磺酸基(-SO3-), 酰胺基 强亲水性,pH敏感
N-乙烯基吡咯烷酮(VP) ~30% 内酰胺环, 乙烯基 氢键受体,耐电解质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 提升SPF值15-30% (通过均匀膜层分布)
  • 免洗护发素: 减少56%静电 (2019 IFSCC论文数据)

增效组合

  • 与甘油: 保湿持续时间延长2倍
  • 与硅油: 改善铺展性同时保持哑光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级: 1(安全)(2015年评估)
  • 致敏率: <0.03% (欧盟EPAA数据)
  • 注意事项: 避免与高浓度阳离子表活直接混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无硅油替代方案"推广,在Clean Beauty品类中占比达27% (2022年Mintel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该共聚物在配方稳定性肤感调节方面表现突出,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生物活性功效。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