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苣提取物
玻璃苣(BORAGO OFFICINALIS)提取物

中文名:玻璃苣提取物
英文名:BORAGO OFFICINALIS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玻璃苣(BORAGO OFFICINALIS)提取物 -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来源
INCI名称: BORAGO OFFICINALIS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紫草科(Boraginaceae)玻璃苣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现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和亚洲温带地区 (依据:USDA植物数据库)。
提取方法与常见形态
- 提取部位: 主要为种子(含油量30-40%)和叶部
- 常见提取工艺:
- 种子:冷压法获取油脂后进一步精制
- 叶部: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或超临界CO2萃取
- 成品形态: 淡黄色至琥珀色油状液体(种子油)或棕绿色粘稠提取物(叶部)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屏障修复与保湿 |
|
★★★☆ (多项临床研究) | 可显著改善经皮水分流失(TEWL)和皮肤含水量 (参考:2005年《Dermatology》临床研究) | 1-5% (种子油) |
抗炎与舒缓 |
|
★★★☆ (体外+临床) | 对特应性皮炎和玫瑰痤疮有显著缓解效果 (依据:2017年《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荟萃分析) | 0.5-3% |
抗氧化保护 |
|
★★☆ (体外研究为主) | 叶提取物表现出强于维生素E的抗氧化能力 (参考:2013年《Food Chemistry》研究) | 未知 |
抗衰老与胶原促进 | 潜在抑制MMP-1活性 | ★☆ (初步研究) | 体外实验显示可能减少UV诱导的胶原降解 *需进一步验证*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特征 | 皮肤相关性 |
---|---|---|---|
脂肪酸 |
|
种子油中GLA占比20-25% | 皮肤屏障修复关键前体物质 |
多酚类 |
|
叶部含量显著高于种子 | 抗氧化和抗炎主要活性物质 |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
|
痕量(<1ppm) | 潜在肝毒性成分,需严格监控 (参考:EFSA 2012安全评估)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配方类型
- 屏障修复产品: 与神经酰胺、胆固醇复配(摩尔比3:1:1)
- 抗敏舒缓产品: 与红没药醇、积雪草苷协同
- 抗氧化组合: 与维生素E、白藜芦醇联合使用
技术注意事项
- 稳定性: GLA易氧化,需配合抗氧化剂和避光包装
- 溶解性: 种子油需用非离子乳化剂(如鲸蜡硬脂醇醚)
- pH适应: 叶提取物在pH5-7时活性最佳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级: 安全(当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含量≤1ppm)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性: 罕见(0.23%斑贴试验阳性率)
- 孕妇慎用: 缺乏足够安全数据
适用肤质
- 最佳适用: 干性、敏感、屏障受损皮肤
- 谨慎使用: 脂溢性皮炎(高油酸可能加重症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市场: 常作为"有机""天然"成分卖点
- 功效宣称: 主要强调"修复""舒缓"而非抗衰老
消费者认知误区
- "纯天然绝对安全":忽视生物碱潜在风险
- "立即见效":屏障修复需持续使用4-8周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玻璃苣提取物(尤其种子油)是经临床验证的屏障修复和抗炎成分,其高GLA含量在植物来源中独具优势。
研究方向
- 生物碱去除技术的优化
- 微囊化提高GLA稳定性
- 抗衰老功效的临床验证
市场趋势
随着敏感肌护理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前全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6.2% (来源:Market Research Future 2023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