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英文名:ACRYLAMIDOPROPYLTRIMONIUM CHLORIDE/ACRYLAMIDE COPOLYMER
别名:聚季铵盐-31、Polyquaternium-31
安全性:
12
功效:头发调理剂、抗静电、黏度控制
成分简介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用作调理剂、增稠剂和成膜剂。在护肤产品中,它帮助稳定乳液质地,增加粘度,使产品更易涂抹,并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锁住水分,提升保湿效果,同时改善肤感柔软度。在化妆品中,尤其常见于护发产品如洗发水、护发素和定型剂,它作为抗静...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专业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crylamidopropyltrimonium Chloride/Acrylamide Copolymer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
化学类别
- 阳离子聚电解质 (Cationic polyelectrolyte)
-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常见来源
-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单体为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依据:高分子化学合成文献)
- 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CI)收录成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机制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静电 | 阳离子基团中和头发/皮肤表面负电荷,减少静电积累 | 强 (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证实) | 显著降低头发摩擦系数(约40-60%) | 0.1-1% |
| 调理与柔顺 | 通过静电吸附在角质层形成均匀薄膜,改善触感 | 中-强 (临床感官评估支持) | 增加头发光泽度(15-25%),减少缠结 | 0.2-2% |
| 保湿辅助 | 薄膜可能减缓TEWL(经皮水分流失) | 弱 (仅体外模型显示) | 无直接保湿作用,可能辅助其他保湿剂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聚合物主链 | 丙烯酰胺单元 | 提供水溶性及聚合物骨架 |
| 功能基团 |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单元 | 阳离子电荷密度:通常1-3meq/g |
| 关键参数 | 分子量分布 | 通常10k-500kDa (影响成膜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护发素/发膜 (主要应用领域)
- 沐浴露/身体乳 (次要应用)
- 免洗护发产品
协同成分
- 硅油:增强滑顺感
- 脂肪酸(如硬脂酸):改善阳离子沉积效率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防止聚合物絮凝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安全浓度≤5% (参考:CIR 2014报告)
- 残留单体控制:丙烯酰胺单体≤5ppm
潜在风险
- 高浓度可能引起累积性刺激
- *注:敏感肌需谨慎*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至高端护发产品
- 常宣传为"专业沙龙级调理成分"
7. 总结与展望
该共聚物作为经典阳离子调理剂,其抗静电和柔顺功效明确,但需关注分子量优化和单体残留控制。未来可能向多功能改性方向发展。
相关成分
- 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
- 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 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
- 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
- 丙烯酰胺/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酸共聚物
- 丙烯酰胺/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
- 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 丙烯酰胺类/DMAPA 丙烯酸(酯)类/甲氧基 PEG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 丙烯酰胺类共聚物
-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VP 共聚物
-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 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硬脂醇聚醚-25 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
-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硬脂醇聚醚-8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丙烯酰胺/VP 共聚物
-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甲基丙烯酰胺月桂酸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