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英文名:ETHYLHEXYL ACRYLATE/M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Ethylhexyl Acrylate/Methyl Methacrylate Copolymer (丙烯酸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CAS号: 26936-24-3
化学结构类别: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
来源与生产
- 工业来源: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由丙烯酸乙基己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共聚而成 (依据: 高分子化学合成工艺标准)
- 物理形态: 通常为白色粉末或颗粒状固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效与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屏障保护 | 聚合物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性薄膜,减少水分蒸发 | 强 (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 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达15-30% (参考: J. Cosmet. Sci., 2008) | 1-5% |
配方稳定性增强 | 高分子结构稳定乳液体系,防止成分分离 | 强 (工业应用验证) | 显著提升防晒产品SPF值稳定性 (依据: 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5) | 0.5-3% |
"抗衰老" | 可能通过机械性暂时抚平细纹 | 中等 (短期临床观察) | 视觉评分改善皱纹外观20-40% (注:仅为即时填充效果) | 2-8%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 丙烯酸乙基己酯 | 分子量: 184.24 g/mol, 亲脂性 | 提供柔韧性及皮肤亲和性 |
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单元 | 甲基丙烯酸甲酯 | 分子量: 100.12 g/mol, 刚性结构 | 赋予聚合物硬度及成膜性 |
共聚物特性参数 | 摩尔比(通常30:70至50:50) | 平均分子量: 105-106 Da | 决定薄膜的机械性能与透气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防水防晒产品: 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增强耐水性
- 长效彩妆: 与硅弹性体共同提升持妆力
- 抗汗护肤品: 与氯化羟铝形成复合薄膜
增效组合
- 与挥发性硅油: 改善铺展性并减轻厚重感
- 与甘油: 薄膜内形成"水库"结构增强保湿
- 与尼龙-12: 协同提升触感滑爽度 (专利组合: US 6,348,20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1-10%浓度) (参考: 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风险: 极低 (分子量>500Da不易透皮)
- 眼周使用: 需避免高浓度(>5%)以防薄膜脱落刺激
适用性限制
- 油痘肌注意: 可能加剧毛孔堵塞风险 (注: 个案报告,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
- 敏感肌测试: 建议先进行斑贴试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技术宣称: 主要作为"长效持妆"、"防水防汗"的技术性成分
- 价格区间: 中高端功能性产品(占比>60%)
消费者感知
- 正面反馈: 产品持久度提升最受认可
- 负面评价: 3-8%用户报告"紧绷感" (来源: 2022年消费者调查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成膜性与稳定性平衡优异的聚合物代表
- 配方兼容性广,技术成熟度高
未来方向
- 响应性聚合物开发: 温度/pH敏感型改性研究
- 生物降解性改进需求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