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硬脂醇聚醚-8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硬脂醇聚醚-8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硬脂醇聚醚-8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英文名:AMMONIUM ACRYLOYLDIMETHYLTAURATE/STEARETH-8 METHACRYLATE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硬脂醇聚醚-8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mmonium acryloyldimethyltaurate/Steareth-8 Methacrylate Copolymer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硬脂醇聚醚-8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来源与背景
- 化学类别:合成聚合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 开发背景:由Clariant公司(现BASF收购)开发,商品名Aristoflex® AVC,作为多功能流变调节剂 (来源:厂商技术文件)
- 典型应用浓度:0.1-2.0% (依据: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增稠与稳定 | 通过疏水基团(硬脂醇聚醚-8)与亲水基团(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调节体系流变特性 | ★★★★☆ (多项流变学实验证实) | 在低剪切力下表现高粘度,高剪切力下粘度降低(假塑性行为) | 0.2-1.5% |
肤感改良 | 降低配方粘腻感,提升铺展性 *注:机制可能与分子链柔性相关* | ★★★☆☆ (厂商临床评估报告) | 75%受试者认为优于传统卡波姆体系 | 0.5-2.0% |
保湿增效 | 厂商宣称可形成"保湿膜",但具体机制未明确 | ★☆☆☆☆ (缺乏独立研究支持) | 需配合其他保湿剂使用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亲水单体 | 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 | 强水溶性,阴离子特性(pH>4时) | 含磺酸基团(-SO3-) |
疏水单体 | 硬脂醇聚醚-8甲基丙烯酸酯 | HLB≈12,具有表面活性 | C18烷基链+8单位EO基团 |
聚合特性 | 自由基共聚物 | 分子量≈500kDa (GPC测定) | 不规则交替结构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乳液/霜剂: 提供稳定剪切变稀特性
- 防晒产品: 与无机防晒剂兼容性好
- 免洗型产品: 头发定型剂辅助成分
协同成分
- 电解质兼容性: 可耐受≤5% NaCl (优于多数阴离子聚合物)
- 阳离子配伍: 需谨慎(可能产生沉淀)
- 推荐搭配: 甘油(降低粘弹性模量)、硅油(改善铺展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 安全(2016年评估)(参考:CIR专家组报告)
- 皮肤渗透性: 分子量>500kDa,基本无透皮吸收
- 刺激性: 未稀释原料可能引起眼刺激
适用人群
- 敏感肌适用性: 中性pH配方中表现良好
- 禁忌症: 对丙烯酸酯类过敏者慎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商业定位
- 技术卖点: "无卡波姆"宣称体系
- 价格区间: 中高端(≈$50/kg)
消费者教育缺口
- 常被误认为"天然成分"(实际为合成聚合物)
- 与普通丙烯酸酯/C10-30烷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概念混淆
7. 总结与展望
该共聚物作为新型流变调节剂,其电解质稳定性和肤感优化特性已获证实,但需注意:
- 保湿相关宣称需更多临床证据支持
- 在酸性体系(pH<4)中稳定性下降
未来研究方向: 分子量精准控制对肤感的影响机制、生物降解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