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甘油-2 异棕榈酸酯

聚甘油-2 异棕榈酸酯

聚甘油-2 异棕榈酸酯
中文名:聚甘油-2 异棕榈酸酯
英文名:POLYGLYCERYL-2 ISOPALMIT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乳化剂

成分简介

聚甘油-2 异棕榈酸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酯类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乳化剂和润肤剂。在护肤品中,它帮助稳定油性和水性成分的混合,防止分离,使乳液或面霜质地更均匀;同时提供轻质的保湿效果,增强皮肤柔软度而不显油腻。在化妆品中,如粉底或彩妆产品,它能改善延展性和服帖度,使妆容更持久自然。该成分通常温...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聚甘油-2 异棕榈酸酯 (Polyglyceryl-2 Isopalmit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聚甘油-2 异棕榈酸酯 (Polyglyceryl-2 Isopalmitate) 属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酯类润肤剂,是聚甘油酯(Polyglyceryl Esters, PGEs)家族的衍生物。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路径:通过甘油聚合形成二聚甘油(聚甘油-2),再与异棕榈酸(16-甲基十五烷酸)酯化反应制成 (标准酯化工艺,通常使用酸催化剂)
  • 甘油来源:植物源性(棕榈油/椰子油水解)或石化来源
  • 异棕榈酸来源:植物油脂(棕榈油)分馏氢化产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能机制

作为双亲分子,通过甘油基团的亲水性和异棕榈酸链的疏水性实现:

  • 降低表面张力,增强铺展性
  • 形成液晶结构增强稳定性
  • 与皮脂相似相溶,改善肤感

功效声明与科学证据评估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层状液晶结构 ★★★☆ (充分证实) 电镜观测到稳定层状结构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8) 2-8%
肤感调节 快速铺展形成透气薄膜,减少粘腻感 ★★★☆ (充分证实) Cutometer测试显示黏性值降低32% (Int J Cosmet Sci. 2020) 3-10%
辅助促渗 可能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 (理论推测) 体外模型显示脂质流动性增加,需人体验证 -
"修复屏障" 无直接证据 ☆☆☆☆ (厂商宣称) 注:仅通过减少TEWL间接实现,非主动修复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亲水基团 聚甘油-2 (二聚甘油) 分子量 166.17 g/mol, HLB~6-8 含两个甘油单元,4个游离羟基
疏水基团 异棕榈酸 (16-甲基十五烷酸) C16支链脂肪酸, 分子量 256.42 g/mol 甲基侧链降低结晶度
酯化产物 单/双酯混合物 平均分子量~450 Da 保留部分游离羟基维持极性

关键特性参数

  • HLB值:6.5-7.5 (中等亲脂性)
  • 熔点:<25°C (室温液态)
  • 粘度:300-500 mPa·s (25°C)
  • 支链优势:异棕榈酸支链提供更轻质肤感和氧化稳定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W/O乳化剂:与蜂蜡/地蜡协同稳定高油相体系
  • O/W共乳化剂:配合PEG-100硬脂酸酯提升低温稳定性
  • 增溶剂:溶解结晶性UV过滤剂(如Avobenzone)
  • 粉体分散剂:改善二氧化钛/氧化锌在防晒中的分散性

增效组合

  • + 环戊硅氧烷:显著降低粘腻感,提升铺展速度 (协同降低表面张力)
  • + 植物甾醇:增强液晶结构强度 (X衍射证实层间距扩大15%)
  • + 甘油:通过水合作用降低经皮失水(TEWL) (临床测试TEWL↓1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 (安全) (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0 (兔耳试验无粉刺形成)
  • 刺激性:人体斑贴试验(Human Repeat Insult Patch Test, HRIPT) 无刺激反应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敏感肌适用性:pH中性(6-7),无游离酸残留风险
  • 痤疮倾向皮肤:分子量>500 Da,难渗透毛囊
  • 限用情况:避免与高浓度阳离子表活直接配伍
  • 稳定性风险:长期>45°C可能水解,需控制体系pH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宣称重点:"植物来源乳化剂"、"哑光肤感"、"无硅替代"
  • 溢价应用:Clean Beauty产品、纯物理防晒、男士护理
  • 价格区间:$15-25/kg (较传统乳化剂高30-50%)

消费者洞察

  • 认知度:成分党关注度中等(INCI识别率约28%)
  • 营销痛点:常与"棕榈酸"混淆引发致痘误解
  • 趋势响应:满足Vegan及RSPO可持续棕榈油认证需求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独特肤感调节:平衡铺展性与残留感的最佳HLB值
  • 配方普适性:兼容有机/无机防晒剂及高含量粉体
  • 安全边际高:无致敏/致痘证据的温和乳化体系

研究与发展方向

  • 结构优化:开发聚甘油-2/异硬脂酸复合酯提升低温稳定性
  • 功能验证:需更多体内研究证实屏障辅助功能
  • 绿色工艺:酶催化工艺降低反应温度至60°C (2023专利WO2023154877A1)

专家建议

防晒及哑光乳液中作为核心乳化剂(3-8%),配合5-8%环戊硅氧烷优化肤感,避免与高浓度柠檬酸体系长期储存。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