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甘油-3 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甘油-3 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

聚甘油-3 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聚甘油-3 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
英文名:POLYGLYCERYL-3 DISILOXANE DIMETHICON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黏度控制, 肌肤调理, 乳化剂

成分简介

聚甘油-3 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硅基聚合物,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乳化剂和质地改良剂。它能帮助油相和水相成分均匀混合,提升产品稳定性,同时赋予肌肤丝滑、柔润的触感。在护肤品中,它增强保湿效果,改善延展性,减少油腻感;在化妆品如粉底、防晒和彩妆中,它提供柔焦效果,修饰毛孔,使妆容更持久...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聚甘油-3 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聚甘油-3 二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 (Polyglyceryl-3 Disiloxane Dimethicone)

化学分类

  • 有机硅衍生物:聚二甲基硅氧烷与聚甘油醚的共聚物
  • 功能类别:成膜剂/乳化稳定剂/肤感调节剂

来源与合成

通过以下反应合成:

  • 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与含氢硅油进行硅氢加成反应
  • 接枝聚甘油-3醚链段形成两亲性结构
  • 最终产物为硅氧烷主链 + 聚甘油亲水端的嵌段共聚物 (依据:有机硅化学合成文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长效保湿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硅氧烷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降低TEWL达40-60% (依据:J. Cosmet. Sci. 2018) 1-5%
肤感优化 降低配方表面张力(25-30 mN/m),提升铺展性 ★★★★ (大量仪器测试数据) 摩擦系数降低50% vs传统硅油 (依据:流变学研究) 0.5-3%
彩妆持妆 与色素粒子形成疏水膜,抗水抗皮脂 ★★★☆ (临床影像分析) 持妆时间延长3-5小时 (依据:厂商临床测试) 2-8%
"抗衰老辅助" 可能通过减少机械摩擦降低微损伤 ★☆☆☆ (理论推测) 注:无直接抗老功效证据,属辅助性宣称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角色
硅氧烷骨架 聚二甲基硅氧烷 分子量 3,000-10,000 Da
粘度 100-500 cSt
提供疏水性与滑顺感
亲水改性基团 聚甘油-3醚 EO数 3-5
HLB值 8-10
增强乳化稳定性与水分散性
桥连结构 二硅氧烷基 Si-O-Si键角 144°
键能 452 kJ/mol
提升分子柔韧性

关键结构特征

  • 两亲性指数: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7-9
  • 分子构象:在界面自组装形成蘑菇状结构(亲水头基向外)
  • 热稳定性:分解温度 >200°C (依据:TGA分析数据)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最佳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提升SPF值15-20% (通过均质膜减少光散射)
  • 彩妆底妆: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协同增强延展性
  • 抗水型乳液:搭配C12-15醇苯甲酸酯形成稳定网络

增效组合

  • + 二氧化钛:降低粉体结块,提升UV反射效率
  • + 透明质酸钠:形成"硅氧烷-水凝胶"双网络结构
  • + 植物鞘氨醇:协同增强屏障修复 (依据:Int J Cosmet Sci 2020)

配方注意事项

  • pH耐受范围:3.0-9.0 (强酸/碱环境易致Si-O-C键水解)
  • 避免与高浓度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直接混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浓度≤15%) (参考:CIR 2016硅酮类评估)
  • 致痘性极低 (0-1级) (依据:兔耳实验阴性)
  • 眼刺激性:未分类刺激物 (依据:体外角膜模型测试)

适用人群注意

  • 敏感肌:建议先做斑贴试验 (含残留催化剂风险<0.1ppm)
  • 痤疮肌肤:优先选择无致痘配方组合
  • 儿童:3岁以下不建议使用含硅产品

环境安全性

  • 生物降解性:难降解 (半衰期>100天)
  • 水生毒性:EC50 >100 mg/L (低毒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应用:占配方成本3-8倍于传统硅油
  • 宣称热点:"轻呼吸膜"、"零感防护"、"丝绒触感"

消费者调研

  • 正价评价:94%用户认可"不黏腻肤感"
  • 主要投诉:7%报告与某些防晒剂配伍搓泥
  • 认知误区:38%消费者误认为"硅成分堵塞毛孔" (需科学传播纠正)

市场趋势

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12.3%,主要驱动:

  • 亚洲市场对"哑光妆效"需求激增
  • 纯净美妆推动低挥发性硅酮替代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革新性肤感:解决传统硅油厚重感与天然油脂黏腻感的平衡难题
  • 配方兼容性:在水包油与油包水体系中均表现稳定
  • 功效可靠性:经皮水分流失抑制数据可量化验证

研究局限

  • 长期屏障功能影响需更多活体研究验证
  • 环境累积数据不足 (尤其淡水生态系统)

未来方向

  • 开发生物基聚甘油单体降低碳足迹
  • 探索与神经酰胺的智能响应型复合膜
  • 分子量精准控制提升功效再现性

结论声明:该成分是经科学验证的高效肤感调节剂,其安全性在法规浓度内已获确认,但环境可持续性需持续关注。在抗老等功效宣称中应避免过度解读。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