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苯酚
对氯苯酚

中文名:对氯苯酚
英文名:p-CHLOROPHENOL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对氯苯酚 (p-Chlorophenol)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Chlorophenol
- CAS号: 106-48-9
- 化学式: C6H5ClO
自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对氯苯酚是人工合成化合物,自然界中不存在天然来源。工业上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苯酚的直接氯化反应
- 对二氯苯的碱性水解 (依据:工业化学合成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防腐作用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干扰蛋白质合成 | 强 | 多项体外研究证实其广谱抗菌活性 (参考:J Appl Microbiol. 2003) | 0.1-0.5% |
皮肤亮白 | 可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弱 | 仅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到轻微抑制作用 (注:无人体临床证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酚类衍生物 | 对氯苯酚 | 白色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 |
相关杂质 | 邻氯苯酚、间氯苯酚 | 需控制含量<0.1% (依据:化妆品原料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防腐体系:主要用于水剂型产品
- pH适应范围:3.0-8.0
协同成分组合
- 与其他酚类防腐剂(如苯氧乙醇)复配可增强抗菌谱
- *注:与蛋白质类成分可能产生配伍禁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性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大鼠经口)= 670 mg/kg
- 皮肤刺激性: 浓度>1%时可引起明显刺激
法规限制
- 欧盟化妆品法规:禁用 (依据:EC No 1223/2009)
-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未列入准用防腐剂清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由于安全性争议,目前极少用于主流化妆品,主要存在于:
- 某些特殊用途消毒产品
- *注:部分非法美白产品可能违规添加*
7. 总结与展望
对氯苯酚作为传统防腐剂,虽然具有确切的抗菌效果,但由于其潜在皮肤刺激性和系统性毒性,在现代化妆品中的应用已基本被更安全的替代品取代。未来的研究方向可能包括:
- 开发更低毒性的衍生物
- 探索其在非化妆品领域的特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