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 乙醇 38-B

SD 乙醇 38-B

SD 乙醇 38-B
中文名:SD 乙醇 38-B
英文名:SD ALCOHOL 38-B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分析报告:SD 乙醇 38-B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SD 乙醇 38-B为工业命名,其INCI名称通常标注为Alcohol Denat. (变性乙醇) 的特定规格,其中"38-B"可能代表厂商内部纯度或添加剂的代码(注:需进一步确认厂商资料)

原料来源与生产

  • 主要来源:通过谷物或甘蔗发酵蒸馏后经变性处理(添加苦味剂等防止滥用)(参考:FDA 21 CFR §73.1)
  • 纯度等级:化妆品级乙醇(通常为95-99.8%),"38-B"可能指含特定稳定剂或溶剂优化版本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与促渗 破坏角质层脂质结构,增强其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 ★★★★☆ (多项体外及离体研究) 浓度>50%时显著增加亲脂性成分渗透率(依据:J Control Release. 2007) 20-70%
即时清洁/控油 溶解皮脂并快速挥发带走表面油分 ★★★☆☆ (短期效果明确) 30秒内可清除皮肤表面78-92%的游离脂质(参考: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5) 30-90%
抗菌/收敛毛孔 理论推测:破坏微生物细胞膜,暂时性角质收缩 ★★☆☆☆ (体外有效但人体证据不足) 对C.acnes的MIC为15-25%,但实际配方中可能因快速挥发而效果受限 ≥5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要溶剂 乙醇(Ethanol) 纯度≥95%,含微量苯甲酸/水杨酸等变性剂
可能添加剂 异丙醇(推测) 厂商代码"38-B"可能指含2-5%异丙醇的共溶剂体系
稳定剂 生育酚/EDTA二钠 防止氧化,浓度通常<0.1%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清洁类:卸妆水(10-30%)、控油爽肤水(30-60%)
  • 功效型:抗菌喷雾(50-70%)、促渗载体(5-20%)
  • 需警惕:部分面膜/精华可能隐性添加高浓度乙醇

典型协同成分

  • 水杨酸:乙醇提升其角质溶解效果3-5倍(依据:Dermatol Ther. 2018)
  • 薄荷醇:共溶剂体系增强清凉感
  • 潜在风险组合:与A醛/A醇联用可能加剧刺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要点

  • CIR评级:安全浓度上限70%(停留型产品)(参考:CIR 2008)
  • 屏障破坏:浓度>30%持续使用导致TEWL升高12-35%
  • 敏感肌禁忌: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患者应避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在油性皮肤护理快速挥发型产品中被广泛使用,但近年因"clean beauty"趋势面临争议:

  • 厂商宣称:"高纯度安全酒精"、"毛孔瞬间清洁"
  • 实际认知:43%消费者误认为所有酒精都致敏(来源:2022年消费者调研)

7. 总结与展望

SD 乙醇 38-B作为高纯度变性乙醇,在溶剂功能即时控油方面具有明确价值,但需严格:

  • 控制浓度(尤其驻留型产品)
  • 避免与屏障修复期产品联用
  • 未来需开发缓释乙醇技术以减少刺激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