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间甲酚

对氯间甲酚

对氯间甲酚
中文名:对氯间甲酚
英文名:p-CHLORO-m-CRESOL
别名:
安全性: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腐剂

成分详细分析

对氯间甲酚 (Chloroxylenol)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别名

  • INCI名称: Chloroxylenol
  • 化学名: 4-Chloro-3,5-dimethylphenol
  • CAS号: 88-04-0

来源与历史背景

对氯间甲酚是一种酚类衍生物,最早于20世纪初被开发为抗菌剂,广泛应用于医疗消毒和化妆品防腐领域。(依据:FDA抗菌药物专论)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广谱抗菌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干扰跨膜电位和能量代谢 强(体外+临床验证) 对G+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部分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效果显著 0.05%-0.5%
防腐增效 与其它防腐剂协同破坏微生物酶系统 中等(体外研究为主) 与苯氧乙醇联用可降低各自用量同时保持防腐效力 0.1%-0.3%
皮肤调理 理论上可能通过抗菌作用间接改善痤疮 弱(缺乏专门研究)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N/A
详细抗菌机制与证据:

研究显示其对细菌的致死浓度(MBC)为:
• 金黄色葡萄球菌:0.0125%
• 大肠杆菌:0.025%
• 铜绿假单胞菌:0.05%(来源: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200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卤代酚类 4-Chloro-3,5-dimethylphenol • 分子量:156.61 g/mol
• 白色结晶粉末
• 微溶于水(0.3 g/L),易溶于醇类
衍生物 氯二甲酚钠盐 • 水溶性改良形式
• 保持同等抗菌活性

结构活性关系(SAR)

  • 氯原子位置:对位取代增强抗菌活性
  • 甲基取代:3,5位双甲基增加脂溶性,促进膜渗透
  • 酚羟基:质子解离度(pKa=9.7)影响作用pH范围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防腐系统:多用于冲洗型产品(洗发水、沐浴露)
  • 消毒产品:医用器械消毒液(常与松油醇配伍)
  • 特殊用途:足部护理产品抗真菌应用

典型协同组合

  • 苯氧乙醇:扩大抗菌谱(尤其对G-菌)
  • EDTA二钠:通过螯合金属离子增强效力
  • 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活可提高其水分散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3000 mg/kg(低毒)
  • 皮肤刺激性:1%浓度以下通常无显著刺激(参考:CIR安全评估报告)
  • 致敏风险:欧盟SCCS评估为弱致敏原(发生率<0.5%)

使用限制

  • 中国法规:最大允许浓度0.5%(驻留型产品)
  • 欧盟法规:禁止用于喷雾产品(EC No 1223/2009)
  • 孕妇慎用:缺乏足够妊娠安全性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专业线:医用消毒产品核心成分
  • 大众市场:抗菌洗护产品的辅助防腐剂
  • 新兴趋势:部分"温和防腐"概念中替代传统paraben类

消费者教育要点

  • 正确认知:强调其低浓度有效性,破除"不含防腐剂"误区
  • 敏感肌测试:建议先做局部斑贴试验
  • 环境争议:水处理系统中可能生成氯代副产物(需更多生态毒理学数据)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总结

  • 广谱抗菌性经数十年临床验证
  • 在推荐浓度下安全性记录良好
  • 配方适应性较强,多种pH稳定

未来方向

  • 开发更环保的衍生物减少生态影响
  • 探索在痤疮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 优化与新型防腐系统的协同组合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