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二胺硫酸盐

对苯二胺硫酸盐

对苯二胺硫酸盐
中文名:对苯二胺硫酸盐
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 SULF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对苯二胺硫酸盐 (p-Phenylenediamine Sulf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Phenylenediamine Sulfate
  • CAS号: 16245-77-5
  • 化学式: C6H8N2·H2SO4

来源与历史应用

对苯二胺硫酸盐是氧化型染发剂的核心前体化合物,自19世纪后期开始应用于永久性染发产品。(依据:化妆品成分审查专家委员会(CIR)历史档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永久性染发 氧化聚合反应:在过氧化氢存在下,与耦合剂形成大分子色素 充分证实 形成难以洗脱的聚合物颗粒(约0.5-10μm)沉积于毛皮质 0.1-4% (最终配方)
宣称:护发功能 无直接证据 无支持 部分产品添加护理成分导致混淆 N/A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对苯二胺硫酸盐需在碱性条件(pH9-11)与氧化剂(通常为6% H2O2)共同作用,经下列步骤:

  1. 氧化生成苯醌二亚胺中间体
  2. 与耦合剂(如间苯二酚)发生亲核加成
  3. 形成吲达胺类色素聚合物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3;54:15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初级中间体 对苯二胺硫酸盐 白色至淡紫色结晶粉末,水溶性>50g/L (20℃)
氧化产物 苯醌二亚胺 高反应活性,半衰期<1分钟
终产物 吲达胺聚合物 分子量2000-5000Da,耐洗发剂冲洗

关键化学特性

  • 氧化还原电位: +0.78V (vs SHE)
  • pKa: 6.15 (氨基质子化)
  • 稳定性: 避光保存下2年,氧化后不可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永久性染发剂 (占比>90%应用)
  • 微量用于: 暂时性染发测试剂

关键协同成分

  • 氧化剂: 过氧化氢 (3-12%)
  • 耦合剂: 间苯二酚/氨基酚类
  • 碱剂: 氨水/MEA (调节pH至9-11)
  • 稳定剂: EDTA二钠 (抑制金属催化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致敏性: 欧盟SCCS评估致敏率2-5%
  • 使用限制: 中国≤6%,欧盟≤2% (以游离碱计)
  • 孕期禁忌: 无充分证据,建议回避(参考:FDA妊娠药物分级C)

使用建议

  • 斑贴测试: 必须48小时前进行
  • 禁忌人群: 湿疹/皮炎活动期患者
  • 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眼睑/黏膜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分布

  • 主流应用: 中低价位染发产品 (占市场份额65%)
  • 高端替代: 正被植物靛蓝等替代成分冲击

认知误区

  • "纯天然染发":实际仍需氧化剂激活
  • "一次护理":需每4-6周补染发根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染色持久性: 远超半永久性染料
  • 成本效益: 原料价格<$50/kg

未来挑战

  • 过敏问题: 需开发新型致敏性更低的衍生物
  • 监管压力: 欧盟正评估是否下调最大允许浓度

结论: 对苯二胺硫酸盐仍是染发剂不可替代的核心成分,但需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并持续优化配方体系。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