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提取物
芝麻(SESAMUM INDICUM)提取物

中文名:芝麻提取物
英文名:SESAMUM INDICUM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芝麻(SESAMUM INDICUM)提取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Sesamum indicum (Sesame) Extract 源自唇形科植物芝麻的种子。栽培历史超5000年,主要产区为印度、苏丹、缅甸和中国,含油量达45-60%。
提取工艺与形态
- 提取方法: 溶剂萃取(水/乙醇/丙二醇)、超临界CO₂萃取、冷压法
- 形态特征: 琥珀色至棕黄色粘稠液体,具特征性坚果香气
- 活性保留: 溶剂比例决定木脂素类保留率(乙醇>50%最佳)(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6)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抗氧化防御 | 激活Nrf2/ARE通路,提升SOD/GPx酶活性;中和ROS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 ★★★☆(体外/离体强证据) | 1%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效率达92%(Food Chemistry, 2013) | 0.5-2% |
抗炎舒缓 | 抑制COX-2/PGE2通路;下调TNF-α、IL-6及NF-κB转录活性 | ★★★(体外/动物模型) | 降低UVB诱导的IL-1β分泌量达67%(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1) | 1-3% |
屏障修复 | 促进丝聚蛋白合成;增加神经酰胺合成酶表达 | ★★☆(体外/初步人体)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角质层脂质重组率提升28%(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 2-5% |
美白淡斑* | 潜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α-MSH刺激的黑色素生成 | ★☆(体外初步) | B16细胞实验显示黑色素合成抑制率32%(注:缺乏临床验证) | 未知 |
*注:美白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浓度范围 | 皮肤生物学功能 |
---|---|---|---|
木脂素类 | 芝麻素(Sesamin) 芝麻林素(Sesamolin) |
0.5-1.2% | 主要抗氧化组分;抑制脂质过氧化及炎症介质释放 |
酚酸类 | 阿魏酸(Ferulic Acid) 香草酸(Vanillic Acid) |
0.2-0.8% | 紫外线吸收(290-350nm);增强维生素E稳定性 |
植物甾醇 |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
0.3-1.5% | 改善表皮通透屏障功能;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不饱和脂肪酸 | 亚油酸(Linole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
35-50% | 维持角质层脂质结构;促进活性物渗透 |
生育酚 | γ-生育酚(γ-Tocopherol) | 0.05-0.3% | 捕获单线态氧;防止膜脂质过氧化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兼容性
- pH耐受: 稳定范围4.0-8.0,强酸/碱环境导致木脂素降解
- 温度敏感性: 储存温度≤40°C(高温加速芝麻林素转化为芝麻酚)
- 配伍禁忌: 高浓度螯合剂(EDTA>0.3%)降低金属离子依赖性酶活性
增效组合
- 抗氧化矩阵:
- + 维生素E:木脂素再生氧化的α-生育酚(协同指数1.8)
- + 阿魏酸:提升光稳定性,拓宽UV吸收光谱
- 屏障修复:
- + 神经酰胺NP:促进板层小体分泌,TEWL降低率提升40%
- + 胆固醇:优化脂质比例(最佳摩尔比 1:1:1)
典型应用产品
- 抗氧化精华(1-3%)
- 抗衰面霜(2-5%)
- 舒缓面膜(0.5-2%)
- 护发精油(3-1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10%在化妆品中)(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性: 极低(过敏率<0.01%),但冷压油含潜在过敏原Ses i 1蛋白
- 光毒性: 无报告(PPD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警示
- 慎用: 芝麻过敏者(交叉反应风险)
- 优选: 溶剂提取物(去除过敏原蛋白)
- 测试建议: 破损皮肤需斑贴试验(24hr封闭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宣称热点: "天然抗氧化"、"抗污染防御"、"草本修护"
- 溢价产品: 有机认证提取物价格达$250/kg(常规提取物$80-120/kg)
- 品类分布: 清洁美容(37%)、韩系功效护肤(29%)、天然护发(21%)
认知误区
- "冷压油等同提取物功效" (实际:冷压油木脂素含量低30-50%)
- "口服芝麻油可替代外用" (错误:消化过程破坏活性成分)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已验证优势: 多通路抗氧化能力突出,兼具抗炎与屏障支持功能
- 配方价值: 天然乳化辅助剂,提升脂溶性活性物生物利用度
- 局限性: 美白/抗皱人体数据不足;光稳定性需配方体系支持
研究方向
- 纳米载体: 脂质体包裹提升木脂素透皮率(当前<8%)
- 生物合成: 细胞培养生产高纯度芝麻素(替代植物提取)
- 临床验证: 特应性皮炎辅助治疗潜力(Ⅲ期试验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