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乙基脲

羟乙基脲

羟乙基脲
中文名:羟乙基脲
英文名:HYDROXYETHYL UREA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羟乙基脲 (Hydroxyethyl Urea)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羟乙基脲 (Hydroxyethyl Urea),CAS号:2078-71-9,EC号:218-206-5

来源与生产

通过尿素与2-氯乙醇或环氧乙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

  • 尿素 + 环氧乙烷 → 羟乙基脲 (主要工业化路线)
  • 反应需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进行,严格控制温度防止副产物生成

物理特性

  • 外观:白色至类白色结晶粉末
  • 溶解性:极易溶于水(>500g/L,20℃),溶于甘油和丙二醇,微溶于乙醇
  • 熔点:约96-101℃
  • pH值:5%水溶液呈中性(pH 6.0-7.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高效保湿 通过氢键结合水分子,形成三维水合网络;增强角质层水合作用 强效证据(临床+体外) 经皮水分流失(TEWL)降低19-28%(2-5%浓度,4周临床) 1-5%
角质软化 破坏角蛋白二硫键,降低角质细胞间粘附力 中等证据(体外+离体)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角质层剥离效率比尿素高40% (3%浓度) 2-10%
促渗透增强 改变角质层脂质流动性;降低活性物分子间作用力 强效证据(体外) 使水杨酸透皮吸收增加2.3倍(5%浓度,Franz细胞实验) 3-8%
屏障修复支持 刺激丝聚蛋白分解为天然保湿因子(NMF) 初步证据(体外) 角质形成细胞培养显示NMF前体表达提升35% (体外研究) 2-5%
抗衰老 通过保湿间接改善细纹 厂商宣称 缺乏直接调控胶原蛋白或弹性蛋白的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化学分类 N-羟乙基脲衍生物 分子式:C3H8N2O2 (MW: 104.11g/mol) 脲分子中一个氢被羟乙基(-CH2CH2OH)取代
活性基团 双酰胺基 + 羟基 Log P:-1.37(亲水性) C=O双键(氢键受体)
N-H基团(氢键供体)
羟基(强亲水性)
同分异构体 N-(2-羟乙基)脲 唯一稳定构型 无空间异构现象
杂质控制 乙二胺≤10ppm
环氧乙烷≤1ppm
化妆品级纯度≥99% HPLC检测残留单体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配方类型

  • 首选体系:水基配方(精华、爽肤水、凝胶)
  • 适用体系:O/W乳液、膏霜(相稳定性佳)
  • 慎用体系:无水油膏(溶解性限制)

热力学稳定性

pH耐受范围广(3-10),但强酸性环境可能发生缓慢水解(>60℃)

协同增效组合

  • 保湿矩阵:甘油 + 泛醇 + 透明质酸 → 水合作用提升40%
  • 角质更新系统:乳酸/甘醇酸(pH 3.5-4.5)→ 去角质效率倍增
  • 屏障修复:神经酰胺 NP + 胆固醇 → 加速脂质双层重组
  • 防腐增效: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 → 降低防腐剂用量15-30%

配伍禁忌

  • 避免与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DMDM乙内酰脲)配伍 → 可能形成加合物
  • 高浓度电解质(>5% NaCl)可能降低其溶解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10%)(CIR, 2018)
  • 皮肤累积刺激性:无刺激性(HRIPT测试,5%浓度)
  • 致敏率:<0.3%(万人临床监测)

适用肤质

  • 最佳适用:干性/极干性皮肤、鱼鳞病、角化异常
  • 安全适用:敏感性皮肤(优于尿素)、湿疹皮肤(无刺痛感)
  • 慎用情况:破损皮肤(无充分临床数据)

使用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无风险报告(局部吸收率<0.5%)
  • 儿童适用性:≥3岁可用(避免眼周)
  • 与维A酸配伍:可降低后者刺激性达35%(Dermatol Ther, 202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功效定位:"无刺痛感尿素替代品"、"敏感肌友好保湿剂"
  • 价格区间:中高端(原料成本是甘油的12-15倍)
  • 应用增长点:药妆(占比38%)、敏感肌护理(年增长22%)

消费者认知特点

  • 认知度:较低(仅28%消费者主动识别)
  • 感知优势:"无粘腻感"(67%)、"适合妆前使用"(52%)
  • 常见误解:与羟乙基纤维素混淆(23%消费者)

市场教育策略

强调"小分子深层保湿""角质软化不刺激"的双重特性,通过对比传统尿素突出舒适性优势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卓越保湿性:兼具吸湿性与水合作用,无甘油粘腻感
  • 独特角质调节:实现角质软化而无尿素刺激性
  • 配方兼容性:宽pH稳定性与电解液耐受性

技术局限

  • 高浓度应用受限(>8%可能结晶)
  • 对极性活性物的促渗效果优于非极性物质
  • 长效屏障修复机制需更多临床验证

研究前沿

  • 分子修饰:开发油溶性衍生物(如异硬脂酰羟乙基脲)(专利WO2021152471A1)
  • 靶向输送:基于脲结构的前药载体设计(Eur J Pharm Sci, 2022)
  • 微生态研究:对皮肤菌群的影响评估(初步体外显示促进有益菌)

应用前景

从基础保湿剂向功能性载体演进,在经皮给药系统(TDD)和微生态护肤领域具突破潜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