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中文名: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英文名:PIROCTONE OLAMINE
别名:无
安全性:
1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腐剂
成分详细分析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Piroctone Olamin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iroctone Olamine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
- CAS号: 68890-66-4
- 化学式: C14H23NO2·C2H7NO
来源与历史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是一种合成的抗真菌和抗菌化合物,最初由德国赫斯特公司(现属科莱恩)开发,作为去屑剂替代传统成分如ZPT(吡啶硫酮锌)。(依据: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13)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真菌(去屑) | 抑制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I,干扰能量代谢 | 高(多项临床研究) | 0.1-0.5%浓度即可显著减少头皮屑和瘙痒(参考:J. Cosmetic Sci., 2005) | 0.1%-0.5% |
抗菌(痤疮辅助) | 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对痤疮丙酸杆菌(C. acnes)有抑制作用 | 中等(体外研究为主) | *注:需更多临床验证其痤疮治疗潜力* | 0.1%-0.3% |
"控油" | 推测可能通过抑制微生物活动间接减少脂质氧化 | 低(理论推测) | *注:此宣称缺乏直接机制研究*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活性分子 | 吡罗克酮(Piroctone) | 脂溶性,分子量:237.34 g/mol,logP≈3.2(中等亲脂性) |
平衡离子 | 乙醇胺(Olamine) | 水溶性,增强整体溶解性,pH调节作用 |
关键化学特性
- 稳定性: pH 3-9范围内稳定,但可能被氧化剂降解
- 相容性: 与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兼容,但可能与阳离子体系发生沉淀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去屑洗发水(0.1-0.5%)
- 头皮调理产品(与抗炎成分复配)
- 部分宣称 "控油"洁面产品
增效组合
- 氯咪巴唑(Climbazole): 双重抗真菌机制,覆盖更广微生物谱
- 水杨酸: 促进角质溶解,增强活性物渗透
- 泛醇(Panthenol): 缓解可能的干燥刺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要点
- CIR评级: 安全(≤1%)(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3)
- 致敏性: 极低(0.1%以下无刺激报告)
- 孕妇慎用: 无明确禁忌,但建议限制使用浓度
使用限制
欧盟化妆品法规允许最高使用浓度为1%,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限量为0.5%。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定位: 中高端去屑护理,替代ZPT的"温和"选择
- 宣称趋势: "微生物平衡"、"头皮屏障修复"等概念关联
消费者认知误区
*注:部分厂商夸大其"生发"或"深层排毒"功效,缺乏科学依据*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科学共识
吡罗克酮乙醇胺盐是经过验证的有效去屑成分,其安全性和温和性优于传统抗屑剂,但非头皮的扩展应用仍需更多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
- 与其他微生物组调节成分(如益生元)的协同效应
- 在非洗发水基质(如驻留型产品)中的稳定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