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哆素二辛烯酸酯

吡哆素二辛烯酸酯

吡哆素二辛烯酸酯
中文名:吡哆素二辛烯酸酯
英文名:PYRIDOXINE DIOCTENO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吡哆素二辛烯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yridoxine Dioctenoate
  • CAS号: 113386-34-8
  • 化学结构: 维生素B6(吡哆醇)与二辛烯酸的酯化衍生物

来源与制备

通过化学合成法制备,将吡哆醇(维生素B6)与二辛烯酸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反应生成。原料需符合化妆品级纯度标准(来源:ISO 22716化妆品GMP指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保护 通过吡哆醇部分清除ROS,抑制脂质过氧化;二辛烯酸链增强细胞膜渗透性 体外研究证实(证据等级B) 2018年J. Cosmet. Sci.研究显示0.5%浓度可减少UVB诱导的MDA生成达62% 0.1-1.0%
屏障修复 酯化结构促进角质层整合,调节丝聚蛋白表达(注:机制基于离体皮肤模型) 初步临床证据 2020年韩国研究显示1%使用4周后TEWL降低18%(n=25) 0.5-2.0%
"抗衰老" 理论推测可能通过胶原合成促进(维生素B6依赖酶参与) 厂商宣称为主 无直接人体试验数据 未确定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活性主体 吡哆醇基团 水溶性维生素B6衍生物,分子量205.2,pKa=5.0
载体结构 二辛烯酸链 C16不饱和脂肪酸,logP≈7.3,增强脂溶性
代谢产物 吡哆醛-5-磷酸(PLP) 皮肤酶解后生成,参与100+酶反应(参考:Vitamins and Hormones 2016)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精华/乳液: 常用浓度0.5-2%,需pH 5-6保持稳定
  • 防晒产品: 与OMC、二氧化钛等配合增强抗氧化
  • 屏障修复霜: 与神经酰胺、胆固醇组成3:1:1摩尔比复配

已验证协同成分

  • 烟酰胺: 共同调节NADPH氧化还原系统(协同指数1.8)
  • 泛醇: 提升皮肤渗透率35%(in vitro Franz cell)
  • 透明质酸: 复合物可延长保湿持续时间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2000mg/kg(大鼠,经皮)
  • 刺激性: 0.5%以下无刺激(HRIPT,n=50)
  • 光毒性: 阴性(3T3 NRU assay)

适用人群注意

  • 敏感肌: 建议先做斑贴测试(酯类可能引发表面反应)
  • 孕妇: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孕期安全性研究
  • 儿童: 3岁以上可用,避免黏膜接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中高端"科技护肤"线产品中,常被宣传为"第三代维生素B6衍生物"。消费者调研显示:

  • 68%用户感知到"抗氧化效果"(2022年某品牌内部调查)
  • 31%误认为其具有"即时祛皱"效果(需加强科学传播)

7. 总结与展望

吡哆素二辛烯酸酯作为创新的维生素B6衍生物,其抗氧化与屏障支持功能有较好科学基础,但抗衰老等扩展功效需更多临床验证。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开发更稳定的微囊化制剂
  • 探索与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
  • 建立标准化功效评价方法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