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C16-18 烷基甘油基十一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双-C16-18 烷基甘油基十一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双-C16-18 烷基甘油基十一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双-C16-18 烷基甘油基十一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英文名:BIS-C16-18 ALKYL GLYCERYL UNDECYL DIMETHICON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双-C16-18 烷基甘油基十一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特征

双-C16-18 烷基甘油基十一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Di-C16-18 Alkyl Glyceryl Undecyl Dimethicone) 是一种复杂有机硅衍生物,分子结构包含:

  • 聚二甲基硅氧烷主链:提供硅氧烷基础骨架
  • C16-18烷基链:长链饱和脂肪酸基团(棕榈酸/硬脂酸衍生物)
  • 甘油基团:亲水性多元醇结构
  • 十一烷基链:中长碳链(C11)烷基

来源与生产

通过以下工艺合成:

  • 原料来源:二甲基硅氧烷、C16-18脂肪醇、缩水甘油醚、十一烷醇
  • 合成路径:氢化硅烷化反应将烷基甘油基和十一烷基接枝到聚二甲基硅氧烷主链 (依据:有机硅化学改性技术文献)
  • 商业化产品:道康宁(Dow Silicones)、迈图(Momentive)等有机硅供应商的专利产品 (来源:供应商技术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长效锁水 在皮肤表面形成定向排列的液晶膜,C16-18烷基向内锚定角质层脂质,甘油基向外结合水分子 体外研究证实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32-45% (参考:J. Cosmet. Sci. 2020) 1-5%
柔滑肤感 聚硅氧烷主链降低摩擦系数(0.15-0.25),烷基链增强铺展性 临床仪器测试 Cutometer测量显示皮肤粗糙度降低28% (依据:供应商人体测试数据) 0.5-3%
屏障修复 通过相似相溶原理插入角质层脂质矩阵,增强板层结构有序度 体外证据 电子显微镜显示板层结构间距缩小至4.7nm(正常值5.4nm)(注:离体皮肤研究) 2-8%
活性物促渗 暂时性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增加亲脂性成分渗透 理论推测 分子模拟显示可增加脂质层流动性(ΔG = -3.2 kcal/mol)(注:计算机模拟研究) 未知
"抗衰老" 通过改善表皮水合作用减少细纹外观 厂商宣称 缺乏胶原蛋白刺激的直接证据(注:此为瞬时妆效)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聚硅氧烷骨架 聚二甲基硅氧烷链
(n≈20-50)
分子量:3000-8000 Da
粘度:500-2000 cSt
提供低表面张力、滑顺感和化学惰性
疏水基团 C16-18烷基链
十一烷基链
Log P:>8
熔点:45-55°C
锚定角质层脂质
增强油溶性
极性基团 甘油基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6-8 水结合能力
乳化稳定性
功能特性
  • 两亲性平衡:亲水亲油值(HLB)7.2±0.5
  • 热稳定性:分解温度>200°C
  • 表面张力:22-25 mN/m(25°C)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膏霜/乳液:提供持久滋润不粘腻(用量3-8%)
  • 防晒产品:增强SPF值15-20%(通过均匀成膜)
  • 彩妆底霜:改善铺展性与妆容持久度(用量2-5%)
  • 护发产品:修复毛鳞片(用量1-3%)

协同增效组合

  •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粘度,改善铺展性
  • + 神经酰胺 NP:屏障修复效果提升40% (依据:离体皮肤渗透研究)
  • + 二氧化钛:提升防晒粒子分散均匀性
  • + 甘油:水合作用增效(经皮失水降低协同效应35%)

配方注意事项

  • 温度敏感性:加热需超过烷基链熔点(>55°C)
  • 相容性限制:避免与强离子化合物(如硫酸盐)高浓度配伍
  • 粘度影响:添加量>10%可能显著增加体系粘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聚二甲基硅氧烷衍生物类总体安全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兔耳试验0级(无致痘风险)
  • 眼刺激性:鸡胚绒毛尿囊膜试验(HET-CAM)无刺激
  • 光毒性:3T3 NRU光毒性试验阴性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混合性肌肤,屏障受损皮肤
  • 谨慎使用:油性痤疮肌(高浓度可能致闭口)
  • 敏感肌测试:建议0.5%浓度斑贴试验
  • 孕妇适用性:无系统吸收证据,外用安全

生态毒理

  • 生物降解性:<60天降解率<20%(难降解)
  • 水生毒性:虹鳟鱼LC50>100mg/L(低毒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系列:占比68%(与多肽/维A醇复配)
  • 药妆修复线:占比25%(配合神经酰胺)
  • 防晒/彩妆:占比7%(提升使用肤感)

宣称热点

  • "24小时锁水科技"(基于TEWL研究)
  • "丝绸屏障技术"(肤感宣称)
  • "抗老新突破" (注:功效夸大需谨慎)

消费者反馈分析

  • 积极评价:肤感顺滑(92%),持久滋润(85%)
  • 负面反馈:部分油皮觉厚重(15%),搓泥现象(8%)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独特优势:结合硅酮滑顺感与脂肪酸修复性的"杂交分子"
  • 功效验证:屏障修复与保湿有体外/离体证据支持
  • 配方价值:解决传统硅油"假滑"与天然油脂"粘腻"痛点

局限性

  • 缺乏高质量人体临床试验
  • 环境持久性需关注(生物累积指数BCF=350)
  • 高成本限制大众市场应用($150-200/kg)

未来研究方向

  • 精准递送系统:开发刺激响应型衍生物
  • 绿色工艺:酶催化合成路径开发
  • 临床验证:特应性皮炎患者的RCT研究
  • 结构优化:C22烷基版本增强屏障亲和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